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合歡山史話

合歡山史話

  • 統一編號GPN:1010801693
  • 出版日期:2019/11
  • 作/編/譯者:金尚德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252
  • 裝訂:精裝
書籍介紹

自康熙24年(1685年)起,首任臺灣府知府蔣蘊英主修的《臺灣府志》,這本描述了臺灣島初入大清版圖之海上疆域的方志上,一座名為「合歡山」的山峰,首次出現於歷史文獻中,但卻將「合歡山」描述在雪山山脈一帶,「合歡山」空有其名,是對未知事物的想像。
  此後再經過了將近225年,明治43年(1910年),臺灣總督府番務本署技師野呂寧,終於正式首登並以三角測量與經緯儀,為日後並延續今日的「合歡山」下了科學的正式定論。自清代以來的謎樣地理空間,轉換為現實山頭,定位在地圖的表面。
  但「合歡山」的涵義,卻遠比地圖上的三個文字還深廣。戰爭時期所開闢的道路旁,「合歡山」具有軍事上的樞紐地位;在治理時期的攬勝及登山、健行、滑雪風潮中,具有遊憩的意義;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之後,兼具有物種保存及地景保育的功用;在歷史上保存下來的文史遺跡中,又隱含文化資產的重要意義。數百年來山上空間與山下社會的互相交織,讓合歡山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文化資產。
因此,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踏查30餘年的資深山友金尚德先生,透過實地田野調查及史料爬梳,將數百年來合歡山文明化的互動過程,輔以流暢文字及古今照片,述說「合歡山」一詞的歷史與文化脈絡。

目次

處長序
作者序
合歡山區域圖
楔子
第壹篇 未知想像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混沌疆域,首見府志
第二節 合歡入詩、地景入畫
第三節 「開山撫番」、測繪輿圖
第四節 「合歡山」山名考證
第五節 道卡斯族的「合歡」族名
第貳篇
第一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深堀事件」
第二節 南投廳推進隘勇線
第三節 首登合歡山
第四節 風雨大山難
第五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太魯閣討伐」
第參篇 紀律規訓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合歡山三大歷史事件:「霧社事件」
第二節 「合歡越道路」竣工:帝國道路的最高點
第三節 熱帶高原、首度滑雪
第四節 開闢合歡山高山牧場
第五節 「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誕生:戰爭十局下的神聖道場
第四篇 文明高山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計畫修築「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
第二節 戰後重登合歡山
第三節 高山之巔、「遏制匪波」:內戰下的對峙分工
第四節 「反共復國」、山頂發聲:「中國廣播公司合歡山轉播站」成立
第伍篇 歲寒松雪的文化地景
第一節 國策電影《合歡山上》、共赴國難
第二節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竣工:臺灣公路首度的垂直「空間革命」
第三節 合歡山上的聖火隊
第四節 更名「介壽山」:儒家道統、國族意識投射下的山川符號
第五節 解甲歸田、高山農墾:合歡山周邊農場
第六節 松雪勵節、青年救國:「動員戡亂」下的救國團青年自強活動
第七節 興建「松雪樓」與東峰滑雪場
第陸篇
第一節 籌設合歡山「陸軍寒帶訓練中心」
第二節 中央山脈上的通信樞紐:「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合歡山中繼臺」
第三節 要塞化的合歡山:「合歡山戰備坑道」
第柒篇
第一節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
第二節 合歡之山、眾樂天地
結語 蓬萊仙山、人間宿命
合歡山今昔
古今地名對照
參考文獻

編/著/譯者簡介

金尚德
1966年生,童年寒暑假均在花蓮外祖父家度過,開始對山產生濃厚的情懷。
曾任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花蓮第一信用合作社,現任財團法人門諾基金會財務部資深主任。忙碌的銀行與財務工作之餘,熱衷原住民文化、田野調查、及中級山登山探勘活動;登山足跡踏遍太魯閣高山溪谷間。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文化學系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社會學會「臺灣社會學會論文獎」、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獎」優等獎等學術榮譽。曾於1999結合踏查成果,開闢網站「東部中級山岳探查誌」,榮獲國科會「推薦心
靈網站優良好站」;2000年於《東海岸評論》開闢〈花蓮山誌〉專欄。
著作有《百年立霧溪:太魯閣橫貫道路開拓史》、《峽谷山徑二十里:內太魯閣警備道路》等書。

序言/導讀

這是關於數個不同世代間,對於一座同名高山的遙望與想像。 清廷渡海攻臺後,取得臺灣的統治權,面對這座孤懸海上、甫劃入封域內新疆土的高山島,是全然陌生的。翌年,首部方志《臺灣府志》描述了一座「合歡山」的存在。但200年間虛無飄渺般的各種地理描述,使得此山在臺灣西部雪山山脈一帶漂移遊走;「合歡山」空有其名,而終究蘊奧莫悉。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推進隘勇線的過程中,首度登上了此一謎樣空間,作為彰顯「理蕃」之治績。隨著警備道路的開拓,使得文明的腳步逐漸迫近、最終直達山頂。自此,開始了「合歡山」自然地景的文明化過程。 戰後修築的橫貫公路,將原本山下社會與遙遠山頂的時間與空間大幅壓縮,造就了空間革命;也使得合歡山徹底淪為「文明化高山」。無辜的青山,始終被各種的意識形態、政治改造蟠踞山頂。最終,在國共內戰延續的長期對峙中,合歡山被徹底的軍事化利用。自此,合歡山與社會隔離,而成為戒嚴管制的空間。 直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於此成立,山頂的戒嚴空間開放,人們重新回到合歡山山頂,得以自由親近這座高山、也將歡笑散佈在山上的每個角落,合歡山終於成為自然與和諧的地景。今日的合歡山已不再是一座難以親近的高山,春陽冬雪、星夜晨曦;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它已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重要遊憩據點。 在文明化的互動過程之中,「合歡山」不斷與臺灣社會交織融合,投射出當時社會的集體記憶與價值意識;山上空間與山下社會互為鑲嵌、交織連帶,造就出足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景」。數百年間,伴隨著各個時代社會成長的集體記憶,以及豐富的歷史與人文史蹟,使得合歡山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的文化資產、更足以堪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人文高山。 本書的研究過程並得付梓,有幸得到各方協助,前合歡山中繼臺通信士官陳信誠先生、戶外出版社陳遠建社長、臺灣山岳雜誌張秀姝副社長、蕭文榮先生、彭建閔先生、楊媗閔小姐等諸君的鼎力協助。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潘繼道教授、郭俊麟教授提供寶貴的審查建議,以及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國防部,特別是太魯閣 國家公園管理處主管同仁給予行政支援。 此外,尚有無法逐一詳列的田野報導人,均在此併致謝忱。 合歡山的自然之美早已深植人心,且讓豐富的歷史之美,帶來屬於當代合歡山的啟發與反思,俾以永續保育這份自然與和諧。恰如「合歡」漢文修辭所呈現的浪漫意境,一個三千公尺高峰之上的眾樂天地。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人文地理,太魯閣國家公園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姓名:游登良 電話:03-8621100-6 地址:97253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