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部村史從七個分別闡述,「水井開庄從頭講」介紹關山地區的歷史脈絡,水井仔的生成、庄頭地名及族群人口分布;「老古人言講庄頭」讓客家耆老述說記憶中的老庄頭;「依山傍水拓家園」敘述早期東遷移墾的家族故事;「看天絡食興農業」探討水井仔受歷史時局及地理環境影響的農業地景變化;「歷史風華老古道」敘說水井仔到紅石間老古道上的地方事業興衰;「敬天拜地求世和」闡述客家族群在地方信仰上的面貌;「老古文化傳世代」談自古至今在地方客家文化生活與傳承動力。
目次
012 主委序
014 主任序
前 言 016
第 一 章 022
第一節 清日時期水井仔的形成
第二節 戰後至今豐泉里人口分布
第 二 章 036
第一節 泉湧聚庄.水井記憶
第二節 昌林農場.移墾記憶
第三節 開埤築圳.化阡陌良田
第 三 章 074
第一節 本源謝氏家族
第二節 開拓水井仔的王獻家族
第三節 昌林羅阿韞家族
第四節 豐田徐明水家族
第五節 本源賴木火家族
第六節 橫山黃家東遷紀事
第 四 章 116
第一節 從白甘蔗到紅甘蔗
第二節 風光一時的經濟農業
第三節 老水田新景觀
第 五 章 148
第一節 日治時期製材與焗腦
第二節 戰後從製材到竹行的「長興」
第三節 元和雜貨店
第四節 豐泉與順益兩家雜貨店
第五節 今日紅石林道
第 六 章 176
第一節 本源代天府
第二節 水井仔的兩座伯公
第三節 紅石溪拜石碑
第四節 關山聖德殿
第五節 水井仔拜媽祖婆
第 七 章 212
第一節 客家音樂傳藝
第二節 尋老味緒
第三節 歷史影像紀錄者鍾成春
第四節 編織工藝傳習者王川雄
第五節 豐衣足食、泉湧幸福─豐泉的社造之路
結 語 258
大事紀.小記事 262
參考書目 269
編/著/譯者簡介
企劃執行: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 撰:林慧珍
協 撰:孟祥瀚.官佳岫.林華慶.陳靜宜
序言/導讀
主委序
關山水井仔的豐饒湧泉
2019年10月25日,本會在花蓮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成立「幸福臺
九線專案辦公室」,提供地方專業諮詢、輔導及協助發展創新產業等服
務,落實文化、景觀及創生三大領域推動,也扮演中央、花東客庄的溝通
平臺。未來我們將持續盤點花東客家產業、文化文物古蹟、農業推廣到觀
光旅遊層面等需求,臺東關山客家先人留下的引水道,就是作為東部客家
意象最重要的文化景觀。
水井仔自古作為關山市街邊界的庄頭,更在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及包
容多元移民、新舊並陳的變遷環境中,融合展現出屬於當地的特色面貌。
1958年完工的關山大圳,讓原本的甘蔗或者樹林變成畝畝良田,不僅改善
當地經濟生活狀況,也促使第二波西部客家移民大舉東遷。只是這條水圳
並不是平白而來,這可是早期先民「出公工,做石笱」協力打造的成果;
土壤的改善也不是一蹴可及,客家耆老以「擔糕換餅」來形容交換泥土用
以改良土壤的做法,或更直白的稱為「客土」。
除了對於先民的致敬,書中也對當代人物的努力留下記錄,關山鎮農
會組長彭衍芳就是其中一例。2003年,關山鎮農會開始推動原本作為戰備
穀倉的米國學校空間規劃,這十幾年來已將此處打造為觀光客造訪關山的
必遊景點。米國學校除了穀倉主體保留舊式的精米機器、互動式體
驗裝置、農村文物館,還有一座藝文舞臺,有來自社區或團體的音樂表
演活動。一旁由農會輔導的田媽媽餐廳,以「縮短食物里程」為經營理
念,讓消費者和社區媽媽們彼此互動,認識關山鎮在地飲食特色。現在
的米國學校正積極推動在地農特產品「區域物流中心」,將地方人文、
產業做緊密結合,成功將產值發揮到最大,可以說是地方創生的成功案
例之一。
近幾年為了振興水利文化的重要性,關山鎮除了延續先民「吃水拜
水頭」的儀式之外,也增加了「跑水祈福」、「遊龍守護關山圳」等遊
客文化體驗活動,都值得您在這座關山小鎮佇足體會。臺東擁有得天獨
厚的好山好水觀光資源,期許透過「幸福臺九線計畫」將臺東的客庄景
點資源整合串聯,帶動地方創生,讓臺東成為東部客庄亮點,也成為臺
灣觀光亮點。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客家,聚落,歷史,台東縣關山鎮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7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資典藏組
姓名:劉智文
電話:037-985558#308
地址:366苗栗縣銅鑼鄉銅科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