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文先說明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探討公共藝術設置的目的與功能、類別與表現形式,接著說明臺灣校園公共藝術發展的情形與如何欣賞公共藝術;並探討臺藝大與臺灣雕塑發展的密切關係,最後界定與介紹臺藝大校園公共藝術作品。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公共藝術與校園公共藝術
一、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
二、公共藝術的起源
三、臺灣公共藝術的開啟與政策執行
四、臺灣公共藝術的法令修正
五、公共藝術的設置目的與功能
六、公共藝術的類別與表現形式
七、校園公共藝術
八、藝術欣賞與鑑賞
九、如何欣賞公共藝術
第二章 臺藝大與臺灣現代雕塑發展
一、臺灣西洋雕塑的萌芽
二、戰後初期臺灣雕塑的發展
三、西方現代思潮的影響與藝專雕塑科的成立
四、1970年代現代思潮影響下臺灣的雕塑發展
五、戒嚴末期臺灣雕塑藝術的發展
六、藝專畢業生的留學潮與本土雕塑家
七、1990年代臺灣的雕塑發展
八、小結
第三章 臺藝大校園公共藝術
一、臺藝大校園公共藝術品的界定
二、臺藝大校園公共藝術的設置
三、作品來源
第四章 臺藝大校園公共藝術作品欣賞
一、臺藝大師生共同合作創作的作品
二、臺藝大戶外公共藝術作品
第五章 結語與建議
一、結語
二、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編/著/譯者簡介
施慧美 副教授
學歷
澳洲臥龍崗大學藝術史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1998.02~迄今)
國立歷史博物館助理編輯(1996.06~1998.02)
專業領域
藝術學、藝術創作與批評、藝術概論、臺灣民間藝術、日本藝術、當代藝術
序言/導讀
校園公共藝術,是形成建築與自然景觀中,不可或缺且具有藝術教育作用的裝置。在歷史悠久的臺藝大校園,藏有許多藝術名家之作,陳設於戶外空間的多件雕塑作品,更是其中較為引人矚目者,這些作品與創作者都屬於重量級,也和臺灣雕塑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值得深入探究作品中的內涵與理念。
校園內公共藝術的設置除了美化空間,也能讓學生透過欣賞而產生美感,提升人文素養與藝術鑑賞能力。本書以探討公共藝術與校園公共藝術開始,再對臺藝大與臺灣現代雕塑發展的密切關聯進行探討,最後介紹臺藝大戶外開放空間的藝術作品,冀望能喚起更多人一同發掘藝術之美。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 公共空間,公共藝術,校園公共藝術,臺灣雕塑,國立藝專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出版中心
姓名:吳秀純
電話:02-22722181-1715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