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兒少保護工作是社會的希望工程!「救人」原本就是醫護人員的天職,黃院長身為30年資歷的兒科醫師,深覺兒少保護工作更是責無旁貸。此兒少保護議題由國衛院論壇支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院兒保中心執行,前後為期長達4年,成功搭建了一個公開對話的討論平臺,集結國內外社政、法政、警政、醫政、公衛、教育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貢獻了智慧與專業意見。本書更提出(一)打破地域限制,觸角深入東部偏鄉。(二)推動兒童死因回溯,降低兒少受虐死亡率。未來,除了繼續加強前端的預防宣導,也協助後端的創傷心理復原。醫療衛生工作者投入兒少保護工作,並結合社政、法政、警政、公衛、教育、媒體,絕對能發揮1+1+1+1+1……大於10的功效。
目次
15 第一章‧從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之修正談兒虐防治(汪怡君)
21 第二章‧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警政單位建言(吳啟安)
29 第三章‧探討不當對待兒童照顧者親職教養的重要性(黃文怡)
37 第四章‧曝險少年的輔導實務與社區預防策略(藍元杉、李沐蓁、曾珮玲)
53 第五章‧兒少保護醫療整合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之角色與功能(梁歆宜)
61 第六章‧如何協助毒癮媽媽社區政策建言(朱日僑、高慧娟)
69 第七章‧急診中心兒童到院前心肺停止(OHCA)死亡回顧與建言(李嶸)
編/著/譯者簡介
黃璟隆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
葉國偉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
兒少保護中心主任
序言/導讀
兒少保護,永不打烊!
長久以來,社會上時有發生兒童及青少年遭受不當對待,早已不是新聞。
在過去,一般大眾看待這類事件,大多認為事不關己,冷漠以對;或者,以為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大人管教小孩,外人不便插手。近年來,由於聯合國大力倡導人權,全球各地不分種族、宗教、文化、性別、年齡等平權意識抬頭,必須一律平等對待,兒童及青少年的權益也開始受到重視。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開宗明義揭示:兒童及青少年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主性的人格與人權。換句話說,兒童及青少年絕對不是大人的附屬品,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剝奪其自主性。但實際上,兒少的處境一向是居於弱勢,他們不會為自己發聲,不懂得挺身爭取自我權益,即使身心遭受不當對待,也無力反抗。
而且,兒少一旦被大人不當對待,施虐者往往會自我合理化這些傷害行為,「就是因為你不乖、不聽話,做了讓別人不開心的事,所以你要遭受這樣的懲罰……。」這些尚未成年的兒少,理解判斷能力有限,信以為真是自己做錯了事,被打、被罵、被傷害、被羞辱,甚至被性侵,都只能默默承受。
身為一名擁有30年資歷的兒科醫師,每每看到因為遭受虐待而身心受創、傷痕累累甚至性命危急的兒少被送來就診,總是讓我們這些站在第一線擔任兒少身心健康的醫護人員,相當不忍,我總是想:「除了醫療看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可以幫助這些讓人疼惜的孩子不再受虐,並且能改善他們的處境?」
2016年,正值我擔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任期之內,接到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簡稱「國衛院論壇」)委託的任務,著手進行台灣地區兒少保護的研究計畫。藉由國衛院論壇這個研究計畫,等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話平台,2016-2019年間,我與團隊伙伴走遍全台灣北、中、南、東部,匯集了國、內外兒少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實務工作者近300名,一共召開了13場論壇,以各種視野角度及觀點大聲呼籲,一定要重視台灣兒少受虐的嚴重性與後遺症,集思廣益想出對策來改善現行的兒少保護制度,對象所及包括醫界、法界、警界、社福界、公衛界、教育界、媒體界等。
經過4、5年的努力,很欣慰到看一些成果,政府部門終於建置了全國性的兒少保護網,全台各大醫學中心也紛紛設立了兒少保護中心,從通報、成案、處置、追蹤,形成一條鞭的作業模式,好處是,一旦發現兒少不當對待事件,一環扣一環,不容易漏接。
兒少保護絕對是國家的大工程,我總認為這是屬於「國安問題」,因為涉及社會治安與公共秩序,以及當今最重視的人權議題。過去走過的路,不會白走,曾經付出的努力,也會有成果,欣見這幾年國人的公民意識抬頭,遇到兒少不當對待事件也不會再袖手旁觀,大都會主動通報,協助警政合力追緝,這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
然而,我們依舊不能怠忽鬆懈,只要有任何藏匿在暗處的兒虐事件發生,我們的任務就沒有解除的一天。兒少保護工作是永不打烊的戰爭!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1.兒童保護 2.少年福利 3.社會個案工作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7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衛生福利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司
姓名:鍾權鈞
電話:049-2332161-3190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