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環境健康風險及溝通

環境健康風險及溝通

  • ISBN/ISSN:9789865469481
  • 出版單位:衛生福利部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250
書籍介紹

國衛院論壇針對當前環境議題,回顧過去臺灣重大環境與健康事件案例之始末、還原真相、正反分析評論,做為未來風險溝通之教材。以學理實證基礎,提出正確、易懂的健康風險評估之解讀方式,避免健康風險被錯誤解讀及評估。研議提升民眾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及識能,以利政府制定政策,促進民眾健康維護。對於臺灣日趨嚴重的交通健康風險,由人、車、路、法等面向的責任歸屬,提出降低道路交通風險之對策。面對環境健康風險事件發生時,如何發揮環境職業醫療體系之功能,提供專業服務,維護國人健康並協助衛福部應對事件處理之危機管理。

目次

17 第一章‧從臺灣環境影響健康重要事件回顧――討論環境健康風險之意義
20 第一節 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又稱「臺灣油症事件」或「米糠油事件」)
24 第二節 中石化安順廠污染案
28 第三節 鎘污染事件――高銀化工及基力化工等污染農田產生鎘米
33 第四節 1986綠牡蠣事件(起因於1970年代二仁溪廢五金污染問題)
36 第五節 桃園RCA事件
43 第六節 彰化縣線西鄉戴奧辛毒鴨蛋事件
47 第七節 五輕與國光石化事件
51 第八節 塑化劑食品污染事件
55 第九節 六輕排放氯乙烯致癌污染爭議(及許厝分校遷校)事件
59 總結――挑戰與教訓
72 第二章‧環境健康風險與溝通――包括常忽略之背景風險與增額風險
74 第一節 緣起
80 第二節 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原則
86 第三節 可接受的健康風險
91 第四節 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名詞定義與解釋
105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三章‧提升民眾環境健康識能與風險溝通
113 第一節 如何增進民眾環境健康識能
120 第二節 風險溝通架構
124 第三節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與政府的角色
129 第四節 風險溝通的社會面
134 第五節 媒體在風險溝通的角色
138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
145 第四章‧背景風險:以交通風險為例
153 第五章‧面對臺灣環境健康風險時環境職業醫療體系的功能
154 第一節 臺灣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訓練的背景
155 第二節 臺灣環境職業傷病診治與通報網絡
157 第三節 臺灣勞工健康服務中心與服務網絡
158 第四節 環境健康諮詢與診斷醫療服務的功能
159 第五節 結論及建議
160 結語與建議

編/著/譯者簡介

余幸司
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温啟邦
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

序言/導讀

降低環境健康風險,捍衛國人健康福祉 (余幸司) 臺灣從民國60年代開始發展重工業,70年代左右啟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過去50年的工業化過程中,陸續發生多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其中以石化工業為最大的空氣污染源,其次為重金屬的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另外,塑化劑與米糠油多氯聯苯污染等引發的食安問題,這些環境污染導致民眾健康可能受到威脅及危害,備受各界關注甚至引發民眾的抗爭。為降低及減緩環境污染事件及避免因環境問題引發社會的恐慌,環境保護署負責環境保護及自然保育等政策,對於環境污染予以評估審查把關,但其中不免會牽涉民眾健康議題,健康議題則要由衛生福利部及國民健康署負責與民眾溝通。 雖然多年來政府進行環境毒物監測,執行多項防治措施,但於事件發生時對於環境污染所引起的環境健康風險,政府、業界與民眾的溝通常無法順利取得共識。其主要原因涉及缺少政府與業界聯防整合機制、不容易提出正確易懂的健康風險評估解讀方式及民眾對環境健康識能待提升等因素。國衛院論壇針對當前「環境健康風險及溝通」議題,多次召集委員會議,邀請環境健康風險領域專家、學者及專業記者,由回顧過去臺灣重大環境與健康事件案例之始末、還原真相、正反分析評論等,成為未來風險溝通之教材(李志恒教授)。對於風險溝通以學理實證基礎,提出正確、易懂的健康風險評估之解讀方式,以避免健康風險被錯誤解讀及評估( 啟邦教授)。研議提升民眾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及識能,以利政府制定政策,促進民眾健康維護(陳美蓮教授)。對於臺灣日趨嚴重的交通健康風險,由人、車、路、法等面向的責任歸屬,提出降低道路交通風險之對策(孫以瀚特聘研究員)。面對環境健康風險事件發生時,如何發揮環境職業醫療體系之功能,提供專業服務,維護國人健康並協助衛福部應對事件處理之危機管理(莊弘毅教授)。 透過本建言書能形成政策及各種措施方案,希冀未來能降低環境健康風險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強化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捍衛國人之健康福祉。 以科學實證與理性推論,面對環境健康風險與溝通 (温啟邦) 國家衛生研究院設的論壇獨具慧眼,今年選上「環境健康風險及溝通」一題,看似冷門議題,也與醫療健康有些距離或脫節,其實本題目是前瞻性基礎建設題目,有如當年臺灣發展半導體代工,迄今方知是正確的。論壇洞悉衛生與經濟互動的關係,更是看到以石化業為主的傳統產業的興衰,石化產業占全國GDP的30%,產值近新臺幣3兆,但卻因環保健康議題而式微,以過去曾被列為國家重大計畫的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預計投資6,350億,但最終仍因環境生態保護與健康疑慮而取消,機會成本為失去數十萬就業機會與兆元產品輸出。新蓋不久(25年)值數千億的中油五輕也淪落成廢鐵賤賣,民眾卻沒發現五輕關廠後,對當地空污無顯著改善,與長年抗爭的期待理想落空。其實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與工安及環保法規漸趨嚴謹,國外相關文獻與經驗已經證實,產業若確實遵守相關法規,減少環境暴露,對於健康產生的額外風險已經是很小,因此比較不會有高風險的不良健康影響,但現在的社會氛圍,即使是符合法規及順利通過環評,仍時有抗爭,甚至欲更新廠區設備以減少污染也窒礙難行,社會對於產業累積的負面形象仍持續存在。 以石化工廠為例,若有環境污染及致癌物暴露,首當其衝的應是廠內員工。員工天天暴露在最近距離的空間內,管線一旦漏氣或操作錯誤發生問題,他們的安危健康會搶先出現紅燈,勞動部制定的員工容許暴露濃度標準(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8小時平均值濃度單位總是以PPM(百萬分之一)代表,而廠外居民不論有無實質自廠內吹到廠外的暴露,實際能量到的均以PPB(十億分之一)代表,員工的暴露是居民的百倍千倍,居民的暴露小到常常無法量出。居民與其他國人一樣,有個人生活習慣導致的健康風險,這些是背景風險,根據衛福部民國108年度死因統計資料,國人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為50,232人,占全年全死因死亡人數175,424人比例約29%;即平均每3名往生者中,就有1人的死因為惡性腫瘤,國人一生得癌之機率,約是1/3,相較來自環境的增量風險(10-4 至10-6)大太多。 細細分析臺灣環保抗爭的攻防戰,產官學界在辯解時,不但忽略環境健康風險溝通與普通溝通不同特質,不知道如何處理不實資訊,更對於溝通時採用的基本名詞定義,在知識不對等下未加深究,沒能先作入門分析達到共識,結果雙方雖一知半解,卻在跳脫式先入為主的前提下獲取結論。本計畫原委為先就名詞定義取得共識,提出環境健康風險溝通的原則,若該通過的環評不過,可能會有附帶傷害(collateraldamage)及造成池魚之殃的可能性。本計畫強調環境健康風險溝通的重要性,政府很多政策窒礙難行,常出自溝通不良,但是要在此強調,風險溝通非萬能,它是風險分析三要件之一,它要建築在有科學基礎、體察民意的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下。風險溝通不是辯才無礙,更不是花言巧語或耍嘴皮。我們在追求提升風險溝通技巧時,同時要加強在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制定政策)時將複雜的科學證據、選項、思維,持續與民眾溝通,獲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支持,且平常就需要長久經營。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Facilitat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communication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1.環境衛生 2.衛生行政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衛生福利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司 姓名:鍾權鈞 電話:049-2332161-3190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