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0
:::
中國戲劇與劇場史

中國戲劇與劇場史

  • 統一編號GPN:1011002010
  • 出版日期:2021/12
  • 作/編/譯者:徐之卉
  • 語言:中文
  • 頁數:392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6269547401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開篇將從遠古的時代談起,探討戲曲的淵源與形成、說唱與雜技等「非戲劇」的因素對戲曲的介入與影響、「聯曲體」與「板腔體」戲曲的消長、劇場藝術與戲劇文學的相互影響、現代戲曲的展望等,有系統的帶讀者入門「中國戲曲史」

目次

目 錄 C O N T E N T 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戲曲 ⋯ 3
第二節 為什麼要學戲曲史 ⋯ 7
第三節 戲曲起源論 ⋯ 12
第四節 史觀與方法論 ⋯ 22
第二章︱ 四大小戲
第一節 《九歌》與「儺」 ⋯ 30
第二節 《東海黃公》與秦、漢百戲 ⋯ 35
第三節 《踏謠娘》與魏晉南北朝的戲劇 ⋯ 40
第四節 「參軍戲」與唐代的戲劇 ⋯ 45
第三章︱ 從小戲到大戲
第一節 大曲 ⋯ 54
第二節 變文 ⋯ 64
第三節 唱賺與諸宮調 ⋯ 73
第四節 宋、金雜劇院本 ⋯ 80
第四章︱ 南戲
第一節 南戲的起源與演變 ⋯ 92
第二節 南戲的體製規律 ⋯ 98
第三節 南戲的演出 ⋯ 106
第四節 南戲的作家與作品 ⋯ 111
第五章︱ 北劇
第一節 北劇的淵源、形成與演變 ⋯ 131
第二節 元雜劇的體製規律 ⋯ 143
第三節 元雜劇的搬演 ⋯ 152
第四節 元雜劇的作家與作品 ⋯ 157
第六章︱ 傳奇
第一節 南戲與北劇的「三化」 ⋯ 171
第二節 傳奇的體製規律 ⋯ 185
第三節 傳奇的演出 ⋯ 193
第四節 傳奇的作家與作品 ⋯ 212
第七章︱ 楔子 第一節 南雜劇 ⋯ 236
第二節 花雅之爭 ⋯ 253
第八章︱ 京劇
第一節 京劇的起源與演變 ⋯ 264
第二節 京劇的體製規律 ⋯ 283
第三節 京劇的演出 ⋯ 297
第四節 京劇的作家與作品 ⋯ 313
第九章︱ 回顧與前瞻 第一節 回顧 ⋯ 320
第二節 前瞻 ⋯ 332
︱ 參考文獻 … 347
附錄一︱ 《九歌》 … 353
附錄二︱ 《新校本宋書.樂志》(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樂三) … 36

編/著/譯者簡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

序言/導讀

筆者家世代習醫,家祖官拜中將,曾任職軍醫局長;家父也成就輝 煌,當過國際牙醫學士臺灣地區的召集人,及中華牙醫學會第一任理事 長。可惜先人遠矣,不孝子孫竟不能繼先人遺業,光耀門楣,反而成了戲 子!愧哉!愧哉! 其實,戲子也沒有什麼不好。中國人很矛盾,既愛看戲,又看不起戲 子。好像寫經世文章的,要比吟詩作詞的來得高明;吟詩作詞的,要比寫 劇本的來得高明;寫劇本的,又要比演戲的來得高明。像是《宦門子弟錯 立身》中,完顏壽馬本「良家子弟」,為了愛上「戾家把式」,竟被父親 鎖在家中,連作者都說他是「錯立身」,實在頗不公平。再說,壽馬的父 親不也在驛館招戲班來演戲嗎? 家父也愛看戲,曾經能唱全本的《鎖麟囊》。每逢週日,「電視國 劇」成了全家必看的節目之一。筆者之愛戲、學戲、教戲,其實源自於小 時的耳濡目染。高中畢業後,筆者考入了現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 系的前身—「國立藝專戲劇科」。西洋戲劇的理論與實務,及「中國戲 劇史」、「中國俗文學」等,都是必修的科目。當時的「中國戲劇史」, 是由德高望重的鄧公綏甯開授。鄧公學富五車,「言者諄諄」,但同學們 仍是「聽者渺渺」,先生只好自我挖苦說:「這年頭,老師要比學生還認 真!」 民國 76 年至 78 年,筆者在中壢啟英工家電影電視科任教。曾試圖把 中國戲劇的美,介紹給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們,但他們接受的程度也極有 限。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京劇《拾玉鐲》的演出錄影 帶(筆者認為這是京劇中極簡單易懂的劇目之一),其中好幾段精彩的默 劇表演應該能喚起他們的興趣,但結果令筆者失望。原來他們從不曾看過 雞要怎麼餵,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把針往頭髮上插一插。對於整個拾鐲子的 ii 中國戲劇與劇場史 過程,他們竟然覺得「做作得離譜」。面對這樣的回答,我還能說什麼呢? 民國 78 年至 80 年,筆者在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就讀,特別關心中外 戲劇比較的問題。在閻振瀛、曾永義、牛川海及筆者的指導教授顧乃春等 幾位國內知名教授的引導下,的確收穫不少。80 年畢業後,隨即返回母 校兼任,並在 82 年 2 月,改聘助教。這期間,又得以向鄧師請益,並常 常得到先生的鼓勵,直到先生於 85 年 3 月與世長辭。 自 85 年 8 月至今,教授「中國戲劇與劇場史」、「中國名劇研究」、 「戲劇原理」等科目,筆者發現三十多年前,發生在筆者同學身上的問 題,同樣存在於現在這些孩子的身上。這使筆者想起了一個曾經和鄧師討 論過的話題:為什麼戲劇系的學生大多不喜歡上「中國戲劇史」?我們的 結論有下面四點: 1. 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太差。 2. 學生不理解為什麼要去「和死人打交道」。 3. 理論課程看不出「立即」的效果。 4. 中國戲劇史有太多不確定,像是個無底洞,越挖越深。 就第一點來說,我們從國中一年級開始接觸古文,到了高中畢業, 少說也有 6 年的時間。6 年還不能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嗎?這不可思議, 卻是事實。所以中國戲劇史的研究,幾乎成了中文系的天下;就像研究西 洋戲劇史而有成就的,多半是英文系出身一樣。工具很重要,研究中國戲 劇史,閱讀古文的能力就是最基本的工具。更讓人挫折的是,我們不能把 「中國戲劇史」上成了國文課。 第二和第三點是密切相關的。來報考戲劇系的,多半想要上臺演 戲,這其中還有不少是抱著明星夢來的。此外,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入學考 試的學科分數較低,「奉國防部命令」來的。這兩種人中,愛念書的不 多,當然也就不會願意花時間在無法立即看出成效的理論課程上。而這些 理論課程中,在西潮的鼓舞下,「西洋戲劇史」又比「中國戲劇史」情況 好些。 序 iii 其實,如果金元雜劇或宋元南戲是過時的,希臘戲劇就更老套了! 但學生們總不想這些,他們好像是「吃臺灣小劇場的奶水長大的」,好像 只有小劇場中的戲是好戲,其他的型式都不足論。正如同他們以為表演是 一蹴可幾的,好像任何人只要放得開,都可以演戲。甚至於幾年來參與入 學面試的作業,問到為什麼會來考戲劇系,每每遇到這樣的回答:「因為 我很會搞怪!」會搞怪和會演戲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嗎?這種一知半解的心 態,既可笑,又可悲。 就第四點來說,中國古代的名儒大哲對戲劇,甚至是對歷史的不尊 重,加之歷朝歷代的戰火摧殘、校書、禁書、燬書等浩劫,戲曲史上多的 是斷層。學者們遇到斷層,既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也就只有自圓其說了。 因此,對某一個問題的見解,往往是百家爭鳴,各說各話。連學者都弄不 清楚,讀者更是如墜五里霧中。 所幸,戲曲史的研究,從清末王國維(靜庵)先生開始,至今不過百 年左右,因為敦煌「變文」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的發現,已 經解決了 許多歷史公案。學者如秉持前人努力不懈的態度,佐之以科學方法,定能 將歷史還原。 筆者編撰此書,就是希望使學生從簡入繁,一步一步了解戲曲史。 除了清楚自身的歷史定位,不要妄自菲薄或妄尊自大;更要以古為鏡,既 知歷代興替,而後能有發揚。如此,戲曲才有新生命,才能永續發展。自 20 世紀 30 年代起,中國傳統戲曲,已經被許多世界級的戲劇大師,當作 是解決西方戲劇發展瓶頸的良方。如果我們反而要去數典忘祖,唯西方當 代劇場馬首是瞻,卻不知反求諸己,豈不是大開倒車,不進反退了嗎? 因此,筆者不想把這本書寫死,更不希望讀者把這本書讀死。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中國戲劇 , 劇場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9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 姓名:專責人員 電話: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