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2021後生文學獎

2021後生文學獎

書籍介紹

為鼓勵青年以客家故事、議題與文化特性進行書寫,本會舉辦「2021後生文學獎」,徵選短篇小說、散文、小品文及客語詩,期藉由跨世代及跨領域的對話、凝視與沉澱,詮釋客家生活經驗,反思客家在各種當代議題中的處境與出路,開展當代客家的新文學風貌。

目次

客語詩
小品文
散文
短篇小說

編/著/譯者簡介

編者 郭玫芬
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新聞記者並長期從事客家文化相關工作、藝文相關經歷20年。

序言/導讀

內容摘錄 上了臺北後,看見每條水溝都覆上蓋子,聲響在鋼鐵與水泥裡迴盪。即便響亮,卻愈發曲折,路人只能靠著地勢猜測上下,沒有人曉得水流會在何處和緩。 談起家鄉,都會提到我有一池,比自己房間還大的陂塘。在掏出手機的相片前,從來沒有人相信。總有人擅自說服這口陂塘是為了配合風水,沒能長成龍子的我只好沉默。 今年夏天,姊姊傳給我陂塘的相片,因為淤積和乾旱,陂塘已經露出泥底,如同一座孤島,浮懸在池央。 原先開滿白色水花的進水口,也被鬱鬱蔥蔥的綠草擋去。 端詳那灘泥地,上面有著大大小小的孔洞,或許是福壽魚曾經的穴窩,如今覆上一片青苔。綠毯卻又受不了四月的陽光,開始自邊緣焦褐,如同兩種織物捻成一線,嘗試編出一片阻擋炙熱的保護罩,保留僅剩的濕潤。 逃離工業區的大陂塘也沒了水,嘗到陽光的泥底萌出濃淡不一的翠綠,隔離成大大小小的水坑。腐敗的魚腥成了認同的掙扎,說服著路人自己不是一片草原。 還剩大小鷺鷥在水窪間奔跑,串連起滯留池水。 媽說,等到野狗嚇跑只能飛翔的鷺鷥,剩誰在意陂塘裡還有沒有水? 母親節那日,我和姊姊穿著青蛙裝下水,企圖把池底的淤泥刨盡。身體開始冰冷,童年的恐懼便隨著收縮的毛孔竄起。但還來不及攀上頸後,雙腳已經落地。曾經的陰影只漫過上腹,不曉得該感嘆天候還是自己的成長。 即便乾涸,池底的淤泥仍舊飽含水分與重量,不過兩勺,雙手就磨出繭來。 開挖前,我曾幻想能在池底發現過往的痕跡,斷落的漁具、空蕩的蝸牛殼、未曾謀面的手足,但隨著時間淘洗,池底把一切都染上相同的灰色,如同未乾的水泥。除了發酵的腐臭,和不停崩落的泥濘,淤泥靜止一切,把所接觸到的抹煞乾淨。 等到灰泥乾涸,或許還有機會看見時間流逝的證據,在水的魔力褪去前,他們都只是陂塘的一部分。 為了增加速率,我和姊姊發明精細的分工,她負責挖掘與離水,我負責負重與拋擲。不曉得過了多久,光禿禿的前院已經隆起一座泥沼的小山。 看著發紅腫脹的雙手,理解為什麼聽來簡單的工作,總能花掉大半的時間與預算。或許把屋後的農地賣光,也請不起足夠的人力手工清淤。 我還想繼續努力,越發鬆軟的池底卻掐住腳掌,我的右腿微微發麻。即便換了位置,相同的質地也無法改善。陂塘已經洞悉了我的體積和重量,準備將我吞噬。 「還是我們等池底乾了,再用怪手挖啊?」 「陂塘如果乾了,我們只剩樹皮能吃了吧?」 直到起身,才知道自己不過勞動了一個半小時,挖起的淤泥連當後院的肥分都不夠。但汗水與池水已經在靴底交融,鼻息間都有股爛泥的灰色。 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映著陽光的泥塊隱約間還有紅棕色的細絲穿梭,兩人都覺得生殖器逐漸發癢。 回到宿舍幾周後,媽打了電話過來,告訴我雨水隨著疫情來了,曾經的勞動成果立刻被填平,要我們以後別再白費力氣,卻又聊起盈滿深邃的陂塘。 「不要丟掉我的青蛙裝喔。」掛上電話前,我對著手機大喊。 下個雨季前,我要再為陂塘清一次淤。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
  • 關鍵詞:客家後生文學獎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1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秘書室 姓名:何向芯 電話:02-27026141-313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57巷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