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

  • ISBN/ISSN:9786267260289
  • 出版單位:衛生福利部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250
書籍介紹

憂鬱症是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它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平均發病年齡為20歲左右,一生中重鬱症盛行率約4-10%,持續性憂鬱症約2.5-5%,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2.5倍。憂鬱症的疾病歷程與危險因子皆相當複雜,與個人體質、家庭功能、環境因素、以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早期透過症狀控制及預防策略,有助於疾病復原、防範復發或提升心理抵抗力。本建言書以個案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針對憂鬱症高風險群提出相關策略,集結國內外最新實證基礎與本土專家學者經驗,整合為各章節論述,橫跨憂鬱症個案發現、診斷篩檢、治療指引、及社區持續性照護等主題,並結合本土最新心理衛生政策暨實務發展現況,搭配社會安全網2.0政策,彙整為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建言書。
本書全文內容深入淺出,適合醫療專業人員及社會大眾閱讀,最終策略建言以全面性、選擇性、指標性三層預防策略為導向,提出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的重要做法,另附圖示呈現憂鬱症於社會安全及心理衛生發展網絡下的複雜面與防治方向,值得政府與民間相關單位持續研議與參採。

目次

2 院長序 司徒惠康
4 總召集人序 吳成文
6 議題召集人序 李明濱
13 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委員名單
21 前言
第一章‧導論(吳佳儀)
25 第一節 精神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29 第二節 憂鬱症概論
40 第三節 憂鬱症高風險群及其需求
第二章‧憂鬱症防治之現況與困境(吳佳儀)
45 第一節 國際憂鬱症防治策略發展歷史
48 第二節 臺灣憂鬱症醫療與個案求助行為
55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憂鬱症防治困境
第三章‧憂鬱症照護及預防策略(吳佳儀)
61 第一節 整體性預防模型概述(丘彥南)
64 第二節 憂鬱症流行病學(陳淑惠、曾嫦嫦)
73 第三節 分群分眾照護及預防策略(陳秀蓉)
第四章‧憂鬱症之診斷與篩檢
119 第一節 憂鬱症之診斷分類、臨床表現與病程變化
(李佳殷、陳正生、葉怡君)
141 第二節 憂鬱症之身心共病議題與重要性(張家銘)
143 第三節 憂鬱症臨床診斷進行程序(夏一新)
151 第四節 憂鬱症之社區篩檢功能與方式
(周煌智、黃偉烈)
第五章‧憂鬱症治療準則
159 第一節 憂鬱症治療準則說明(陳錫中)
166 第二節 憂鬱症藥物治療
(李正達、陳宜明、陳錫中、黃薇嘉)
199 第三節 憂鬱症心理社會治療(李晉邦)
205 第四節 藥物與心理社會之合併治療(王宗揚)
208 第五節 分群分眾之治療原則
(黃薇嘉、詹仁輝、廖士程、蘇泓洸)
230 第六節 跨團隊住院照護(王宗揚)
第六章‧憂鬱症的整合性與持續性社區照護(吳佳儀)
233 第一節 早期憂鬱症個案發現與轉介處遇(呂淑貞)
235 第二節 社區高風險族群照護(丘彥南、呂淑貞)
249 第三節 憂鬱症社區照護之個別與團體治療
254 第四節 精神醫療出院病人的憂鬱情緒與自殺防治(周煌智)
257 第五節 與社安網2.0結合的憂鬱症照護體系(張淑慧)
第七章‧憂鬱症個案的家庭(吳佳儀)
275 第一節 家庭系統與憂鬱症家庭
277 第二節 憂鬱症患者的家庭角色與功能
279 第三節 憂鬱症照顧者暨親友的照護需求
23 第四節 特殊家庭樣貌
第八章‧整合性共同照護模式與政策建言(吳佳儀)
285 第一節 整合性憂鬱症共同照護模式
292 第二節 憂鬱症防治政策建言
308 參考文獻

編/著/譯者簡介

議題召集人
李明濱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新光醫院客座教授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執行長
吳佳儀 臺大護理學系/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理事/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作者
王宗揚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前主治醫師
丘彥南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吳佳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
呂淑貞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
桃竹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兼任教授
李正達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
李佳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明濱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新光醫院客座教授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李晉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龍騰
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院長
周煌智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夏一新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
張家銘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
張淑慧
社團法人臺灣照顧管理協會常務理事
陳正生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陳秀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陳宜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淑惠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組教授
陳錫中
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
曾嫦嫦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黃偉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黃薇嘉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楊聰財
楊聰才診所院長
葉怡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詹仁輝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廖士程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劉嘉逸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賴德仁
德仁診所院長
蘇泓洸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序言/導讀

心理健康已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WHO已公布COVID-19襲擊全球後的第一年,焦慮症與憂鬱症已增加25%以上,面對後疫情時代,憂鬱症防治將是國家政策的焦點之一。全球憂鬱症在疫情前已高達三億人口罹患,在臺灣罹患憂鬱症的人口也日益增加,然而憂鬱症卻難以被準確地發現以及尋求正確的治療,造成對生活的巨大影響與生命損失;另一方面,即便是已確定憂鬱症的個案,在現有相關資源的取得上也常不知從何著手,因此,本論壇議題旨在提供完整的模式,整合現有的憂鬱症資源網絡,從預防到個案辨識,至完整的治療與復元過程,讓民眾能對憂鬱症有清楚的認知,對專業人員也能提供明確的介入方向與定位。 憂鬱症的疾病成因與症狀表現十分多元,本議題針對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將議題分為(1)預防策略、(2)臨床診斷、(3)治療指引與(4)社區照護等四大面向,期望能全面地有效性整合憂鬱症照護與資源網絡。預防策略組調查憂鬱症保護因子與危險因子,針對架構分類提出高風險群防治建言。臨床診斷組整理憂鬱症相關診斷分類、早期診斷策略。治療指引組則回顧國內外相關臨床憂鬱症治療指引,涵蓋藥物、心理社會、家庭治療,結合臨床實務,編寫兼具實證「標準」與彈性「原則」,以及符合本土現況與展望的治療準則。社區照護組依照分群分眾擬定社區照護,如何從發現、轉介至治療,且能夠維持治療;此外亦包括整合社區資源,將憂鬱症納入社會安全網,提供不同族群的憂鬱症照護。最後彙整上述內容以及各縣市的憂鬱症照護資源與現況調查後,擬定下列三大策略: 一、全面性策略:促進社會大眾增加對憂鬱症的認識,增進個體心 理健康。 二、選擇性策略:針對特殊族群進行進一步憂鬱症宣導及衛教,強 化高風險群辨識。 三、指標性策略:提供早期憂鬱症個案有效治療與完善的追蹤及家 庭支持。 最後,由衷地感謝所有參與「建立整合性憂鬱症防治共同照護網模式」議題之委員、政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等人員,共同為此議題努力。更要感謝國衛院的支持與指導,讓議題團隊有機會盡心力,希冀本建言書能夠作為政府在制定憂鬱症防治與照護政策之重要參考,並能落實「以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與社區為範疇」的整合性與連續性的全人全家全程的防治照護。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Developing an Integ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Care Networking Mode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憂鬱症,健康照護體系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4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衛生福利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司 姓名:鍾權鈞 電話:049-2332161-3503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