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向文字深邃處摘星──華語文學評論集

向文字深邃處摘星──華語文學評論集

  • 統一編號GPN:1011201252
  • 出版日期:2023/10
  • 作/編/譯者:顏銘俊 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272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顏銘俊,是哲學領域的年輕學者,除了學術研究,也長期書寫文學與電影評論,新書《向文字深遂處摘星──華語文學評論集》便收錄了三十三篇以現代詩為對象的評輪文章,每篇皆是紮實的細讀細評,非泛泛討論,對於喜歡新詩的讀者們,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一本書。

目次

目次
【卷一:新詩評論】
01 鎔古鑄新的抒情──閱讀楊佳嫻〈木瓜詩〉 3
02 愛、恨都溫柔──評析黃梵〈老婆〉一詩 6
03 「時間」的隱喻──評析波戈拉:〈盜賊的本領〉 9
04 看不見,但始終存在
──評析葉莎〈有霧〉一詩的「母愛」書寫 12
05 詩話‧話詩──我讀張慶麟〈輪迴〉 15
06 詩寫「慢」活三昧──評析陳黎〈慢郎〉一詩 20
07 用「愛」料理──評析須文蔚〈料理〉一詩 25
08 善變的「回憶」──評析甘子建〈致回憶〉一詩 28
09 詩中有畫──評析辛金順〈晨旅〉一詩 31
10 死者的視角──評析阿布〈葬禮〉一詩 34
11 汨羅江,也懂遺憾──評析葉莎〈水之遺憾〉一詩 37
12 願為自由而鷹飛──評析葉宣哲〈鴿與鷹〉一詩 40
13 凝視病房裡的安寧──評析隱匿〈安寧病房〉一詩 44
14 「空」與「不空」──評析辛金順〈空寂〉一詩 49
15 與「樹」為一──評析隱匿〈樹葬〉一詩 53
16 不存在的存在──評析波戈拉〈不在的時候〉 56
17 「寂寞」的樣子──評析王浩翔〈論寂寞〉 59
18 詩寫母土,心懸台灣
──評析岩上詩兩首:〈母親的臉,懸掛著〉、〈島嶼,一粒沙〉 63
19「愛」的死亡預想──評析楊佳嫻〈五衰〉 70
20 詩寫湖中春天──評析阿布〈生態學〉 74
21 願「秘密」不再需要是「秘密」──評析詹佳鑫:〈秘密廁所〉 78
22 以詩剪影日常──評析辛金順:〈閒餘〉 83
23 以詩筆繪刻傷痕──評析王鴻鵬:〈疤〉 88
24 詩寫,即是療癒──評析蘇紹連〈車禍印象〉 91
25詩寫「送行」/「召喚」的心曲──評析林婉瑜:〈餵養母親〉 94
26 疼痛」的詩性描繪──評析溫玉慧:〈生理痛〉 99
27 在「母親」、「詩人」與「女人」之間
──評析蔡秀菊〈推動搖籃的手〉、〈寫詩的媽媽〉 104
28 詩筆下的生態關懷──評析江郎財進:〈生態七疊〉 110
29 「肉身」的思維與斷捨──評析曼殊沙華:〈致,親愛的人身〉 114
【卷二:散文評論】
01 人生的凝視與期許
──評析宋澤萊「梵天大我文學」一則:〈花園〉 118
02 「理想」與「現實」是否殊途?能否同歸?
──評析宋澤萊「梵天大我文學」一則:〈夢與現實〉 123
03 契入「本體」,實現「自由」
──評析宋澤萊「梵天大我文學」一則:〈飛鳥〉 127
04 話別延平街
──評析林美琴〈老街紀事〉一文的地誌書寫 133

編/著/譯者簡介

顏銘俊
台南人,1980生,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中國哲學、應用倫理學;並從事當代文學與電影的評論。2009年起,陸續於多所大專院校教授「中文閱讀與書寫」、「應用文」、「應用倫理學」、「哲學概論」、「人生哲學」等課程。著有《「力動」與「體用」──吳汝鈞「力動論」哲學與熊十力「體用論」哲學的比較研究》一書。

序言/導讀

作者序 星子,還要繼續摘下去 收錄在這本集子裡的三十三篇評文,是自2017年伊始,我從事文學評論工作後的一點紀錄。我的學術專長是哲學,卻著意品讀、解析文學篇章,並且就這樣一年寫過一年、一篇寫過一篇,大抵會被視為不務正業。然而,我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階段雖然轉軌哲學,想親炙哲學院系的師友們,學學他們如何問學、如何思辨,但我的學問根柢原建基在文學系,因此文學篇拾的閱讀和品鑑對我而言並不陌生,操作起來也毫無窒礙;再者,當代學術研究雖然講究求專、求精、求深,但也不必排斥求廣,因此,涉足文學評論,對我而言便不啻是一種學術研究上「求廣」的實踐。當然,真要細數從頭,那麼,促成我實際從事文學評論的動因,其實是:教學。 那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發生在我大學臨畢業之前。我已記不起當時是為了什麼理由特意造訪教務處,至今牢記的只是當時無意間聽到的一段質問。那是某位教授A質問教務處同仁說:為什麼教授B可以同時開設那麼多門課?他有可能同時涉獵那麼多領域嗎?他在所開設的課程上,都曾有過研究成果的發表嗎?……當時耳聞到的內容,大抵如此。我無意求證教授B是否真有資格開設那麼多的課?教授A的義憤填膺是否有理?我也沒興趣究詰。只是從此記得:要在大專院校開設一門課程,必須自己就從事過該課程的研究,而且必須累積相關的研究成果。就是那次經驗,影響了我日後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工作時的態度和實踐,一路走來始終不變。那就是:我會盡力使自己展示給學生看的素材,都經過我深入的研究、審慎的分析,不論那些素材是文學篇章或影視作品。 於是我開始針對自己揀定的素材進行研究、評析,然後將評析的結果投遞到各種報紙、刊物。所討論的素材從華語現代詩、華語散文到台語小說、台語現代詩,還有各國電影──主要是那些有助於在教學現場啟發學生們議題思考的作品;進行評析時所使用的語言有時是華文、有時是台文。於是幾年下來,便在報紙及刊物上發表了些以華文或台文書寫的各種評論。之所以將這些文章投稿發表,是要求自己的所有討論和觀點,至少要經過專家審查,然後公開發表,從而能保證這些評論在文字陳述與思想內容上的質量、水平,而不單單只是我私人的閱讀紀錄而已。 這些評文的撰寫,都立足在一個指導原則上,那就是:不計篇幅,細讀細評。我力圖通過這樣的書寫工作,為讀者透視出每篇作品的組成肌理,清晰的展示每篇作品的外部特徵與內在意涵,勾抉一一作者們寄寓在每個書寫環節裡的各種寫作意圖、構想及創意。總的來說,就是不做泛泛的討論,務求讓讀者能通過這些評論,更加契入到每位作者獨一無二的文學心靈,更好的把握與認識到:這些作品到底好在哪裡?它們的好,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做匠心獨運的呈現?進一步來說,這些評論所展示的我對一一作品的解讀與感受,實則也就是我在細細咀嚼每篇作品的當下,一點一點運作在我腦中的思維軌跡、一幕一幕呈顯在我內在的心靈景觀。換言之,便是在每個深入閱讀的當下,一一投放在我腦海中的「心象」。收錄在這本集子裡的這些文字,便是對這些「心象」的忠實紀錄。 對我而言,這些篇章所蘊藉的,屬於它們誕生者的或是表達形式上的創意、巧思,或是篇章內涵上的情感、哲理,將它們從那些或長或短、或淺明或深奧的字字句句間逐一領會並勾勒出來的當下,都像從浩瀚的文學星空中摘下璀璨的星子一樣,總能帶給我一次又一次真切又悸動的美感欣悅以及智性上的滿足。我知道,在許許多多我還未曾開啟、還未及探勘的文字深邃處,必定還有數之不盡、閃閃動人的辰星,等著我去開採,等著人們去掬飲它們的星光。所以,星子還要繼續摘下去。 2023年6月25日,寫在台南神農街寓所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文學評論, 顏銘俊,詩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7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姓名:林旻諠 電話:06-2991111-8167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永華路2段6號1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