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評】一百年前,他們剛開始打棒球──《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

 上稿時間:2020/08/17   
撰稿人:默默     編撰:默默
【書評】一百年前,他們剛開始打棒球──《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運動蓬勃發展,然而卻鮮少有站在臺灣球員立場的報導與討論,身為《KANO》歷史顧問,同也是本書作者的謝仕淵,以口述採訪方式,記錄下當時盛況,甚至觸及戰後的棒球經驗,讓臺灣棒球史更加完整!

作者/默默

2014年上映的電影KANO,以日治時代的「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為主角,述說了這支臺灣球隊在棒球界異軍突起、繼而揚威日本甲子園大賽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票房數字十分亮眼,在當時的新聞媒體當中蔚為話題,相信不少觀眾對於該片仍有深刻印象。

作為一部歷史電影,《KANO》在場景、道具等細節的還原上十分考究,片中的諸多人物與情節也都有史可徵。其實,該片延聘的歷史顧問謝仕淵先生,本身即是以臺灣棒球史為專長的學者,而這本《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便是他從事相關研究的工作成果之一。

我們知道:棒球在臺灣的出現,與日本的殖民統治息息相關。192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透過學校教育接觸到這項運動,並積極投入其中。時移世易,這批首先開始玩棒球的臺灣人,今日已相繼故去,許多僅僅存在於他們記憶當中的故事線索也隨之消失。所幸1990年代以後,口述歷史在臺灣逐漸流行,繼而開始有採訪者找到這些曾經從事棒球運動的老前輩進行訪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字、聲音或影像記錄。

本書無疑是目前以臺灣棒球史為主題的各種口述歷史採訪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成果。書中收錄二十八篇人物訪談,並以回憶錄式的單篇文章呈現。其中,許多受訪者都是在1920年代中期就讀「公學校」時,才開始接觸棒球運動,他們應可說是臺灣第一個世代的棒球人。換句話說:本書的內容幾乎觸及臺灣人參與棒球運動的起始點,相當難得。

書中的採訪,絕大部分發生在2003年至2009年間,其中有十一人至少被重複訪問兩次以上,針對「嘉農」球員洪太山的訪問,前後九年更高達六次,可見作者對口述訪談工作的投入與用心。

洪太山出生於1924年,當《KANO》裡的棒球隊前進日本甲子園的時候,他才剛剛進入嘉義當地的公學校就讀。不過,這次「嘉農」的日本遠征,對於嘉義市、乃至整個臺灣島來說,其實是相當轟動的事件。而據洪太山的說法,當嘉農在球場上作戰的時候,嘉義地區的民眾總會擠在火車站附近的診所前面,藉由當時仍屬稀罕的收音機,收聽比賽的實況報導。相當有趣的是:這一幕,也曾被移用到《KANO》當中,透過電影鏡頭重新演繹。

洪太山所述的這則故事,生動地描繪出一百年前的棒球運動,如何漸漸滲入臺灣人的日常生活。如同謝仕淵所言,日治時期以臺灣人視角出發的棒球相關討論或報導,本來就不太常見。舉例來說:本書所收錄蔡諒、陳嚴川等人的訪談曾指出,在日治時代,臺灣人就讀的公學校若與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進行棒球比賽,日籍裁判明顯有偏袒後者的傾向。類似這般站在臺灣球員立場的觀察,在當時的報導或記述當中難以尋獲。藉由口述訪談,研究者能夠收集到既有文獻無法提供的資訊,使歷史變得更為完整。

說到《KANO》,熟悉這部片的影迷,可能會想起劇情後半段有個曾在甲子園球場上一棒直擊全壘打牆的嘉農球員蘇正生。這位出生於1916年的傳奇選手,是書中最為年長的受訪者。在採訪過程裡,蘇正生詳細交代了1930年前後嘉農棒球隊如何進行訓練、赴日比賽的過程等種種細節。此外,書中也有另一些受訪者是世代較晚的嘉農球員,同時期的其他受訪者亦提供了不少關於嘉農棒球隊的追憶。他們的憶述,對於嘉農的歷史研究,相信都饒有助益。

除了書名所揭示的「日治時期臺灣棒球」之外,本書的採訪內容,其實也有相當一部分觸及受訪者在戰後臺灣的棒球經驗。例如曾在1974年帶領高雄「立德少棒隊」贏得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冠軍的蕭長滾,以及曾在職棒隊伍「兄弟象」擔任總教練的曾紀恩等人,也都在本書裡現身說法。

口述歷史的一項特色,就是常常能夠挖掘出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本書也經常在字裡行間給予讀者一些意外驚喜。比如戰後臺灣的「合作金庫棒球隊」,七十年來一直是國內業餘棒球的中流砥柱。而在合庫球員簡永昌的回憶裡,我們赫然看到他與臺灣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張我軍,一起延攬棒球人才的故事。

原來,戰後臺灣各家銀行曾經相繼籌組棒球隊,因此開啟了臺灣棒球史上所謂的「六行庫時期」。而在1949年以後,張我軍進入合作金庫擔任研究室主任,同時身兼棒球部部長與領隊,今日合庫棒球隊的隊歌亦是由張我軍作詞。據當時擔任隊長的簡永昌所述:在棒球隊成立之初,他經常與張我軍四處尋覓有實力的選手,兩人的動作十分積極,只為了搶下好球員,避免被其他銀行球隊捷足先登。

其實,另一位臺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龍瑛宗,也曾簡短地述及張我軍對於棒球運動的投入(附帶一提,龍瑛宗自己也曾擔任《棒球界》雜誌的編輯,與臺灣棒球發展史亦頗有淵源)。簡永昌提供的這些故事,使我們進一步看到張我軍不僅參與合庫棒球隊的運作,甚至一度扮演了球探般的腳色,相當有意思。

謝仕淵的博士論文同樣以日治時期的棒球運動為題,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出版,本書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也成為了該論文的研究基礎。讀者若有興趣知道這些訪談如何在歷史研究當中延伸出進一步的意義,或可進一步參看這本《「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

除了棒球之外,日治時代的臺灣體育,還有諸多精彩面向。比如軟式網球曾經大為流行、臺籍田徑選手曾經登上奧運舞臺、高爾夫球與橄欖球都曾經出現臺灣來的明星球員……可惜,許多在戰前擁有從事體育運動經驗的老前輩,都沒有能夠為後人留下類似的口述歷史。在戰前世代不斷故去的今天,本書的價值益發顯得可貴。也期待未來能見到更多類似的訪談計畫,能夠將更多珍貴的臺灣體育故事,及時地保存下來。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
五南書店→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