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評】《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

 上稿時間:2020/11/03   
撰稿人:李忠達     編撰:李忠達
【書評】《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

二林蔗農事件目前雖然已經寫入中學歷史課本,但在學術界的討論以及一般民眾的認識上,都還頗有努力的空間。東海大學的李忠達老師認為,《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是推動此事件公眾討論的一大助力。

文/李忠達

發生在日本時代大正十四年(1925)的二林蔗農事件,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運動。這次運動不但是被日本和臺灣資本家壓榨的農民挺身抗議的一聲槍響,也是臺灣人對殖民政府不公平政策的一次反彈。緊接著二林蔗農事件後成立的臺灣民眾黨、臺灣共產黨和其他社會組織,不僅在日本統治時代具有重大的政治、社會影響,在整個臺灣歷史的發展上,也有不可磨滅的象徵意義。二林蔗農事件目前雖然已經寫入中學歷史課本,但是它在學術界受到的討論以及一般民眾對該事件的認識,恐怕都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根培先生的《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無疑地對二林蔗農事件的討論帶來不小的推動力。

本書的作者李根培先生是李應章的姪孫,本著對家族事跡和二林地方文化的熱心關懷,投注多年時間蒐集史料、勤跑田野,甚至前往中國探訪李應章在廈門、上海等地留下的足跡,在浩繁的文獻中勤懇整理,最後才完成了本書。全書依照學術界研究論文的格式撰寫而成,對第一手的文獻徵引詳實,腳註和圖表仔細的反映出作者對相關史料和研究著作都下過嚴謹的查證工夫。書中經常載錄第一手的史料文獻,對於從事臺灣史研究的學術工作者而言,翻閱本書可以很便利地閱覽與二林蔗農事件相關的史料,並接觸不少二戰前後與國共內戰時期臺灣重大歷史事件的紀錄。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前三章是「二林蔗農事件研究」,內容分別是大正時期日本糖業政策和二林農民的際遇、二林蔗農事件爆發後司法審理的過程,以及蔗農事件造成的迴響。接下來兩章撰寫的是李家的「家族世系」,另有三章是李應章青年期的成長和教育涵養,並涉及二林地方的人文史蹟。下卷的內容是李應章離開臺灣到中國後改名李偉光,於二戰前後在廈門和上海行醫,私下接應共產黨同志;中共建政之後,李偉光擔任臺灣旅滬同鄉會會長,支援旅滬臺籍人士返鄉,向國民黨抗議二二八事件濫殺臺人,之後又參加首屆全國政協會議等活動。

從內容來看,本書上卷前三章的內容比較多整理自史學界對二林蔗農事件的研究。除了對事件本身經過的描述之外,本書更旁及於臺灣文化協會的建立、二林蔗農組合的成立、贌耕與買辦的經濟現象等,研究範圍相當之廣。在描述司法審理流程時,本書詳錄當時《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民報》報導及社論,反映輿論情形;又詳錄檢察官、辯護律師、起訴人各自的證詞,對細節的描述極其詳盡。不過,這部分內容以事件為主軸,李應章雖然穿插其間,但尚非主角,真正寫到李應章事跡的是上卷的後面五章。

這樣的編排體例,造成前後文許多地方的內容重複出現,比如頁118、131都談及大正十三年的蔗農陳情事件;頁124、402都討論三五公司和源成農場的建立;頁105、294談及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頁298、313是佃農包圍鹿港辜顯榮宅的贌耕事件。這一類前後互見的狀況在書中屢見不鮮,雖然撰寫的內容和徵引的史料文獻有所不同,對事件前後紀載的詳略各異,但讀者難免要多費點心思前後翻閱,才能得知事件全貌,在閱讀上帶來比較多的挑戰。

如果單看本書上卷,讀者固然能獲得二林蔗農事件相關的知識,和李應章家族的事跡,但這一部著作必須合併著本書下卷連讀,才能完整的體現出它的價值。尤其是關注臺灣歷史的人,絕不能忽略二戰時期的臺灣人面臨多麼複雜而困難的命運。在臺灣,臺灣人是日本國籍,但遭受殖民地的待遇,不能自由地講著自己的母語,在政治和經濟上受到系統性的壓抑;在中國,臺灣人期盼能找到文化的認同和同胞的情感,但時常被視為日本人的一員而受到疑忌。在政治上,從俄國輸入日本,再透過布施辰治、麻生久等人傳入臺灣的左翼思想,曾經是被壓迫民眾的一線希望。不過,左翼的思想家被日本政府斥為反殖民政府的民族主義,隨後又被國民黨視為中共的匪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擊。李應章在臺灣和中國的遭遇,恰好說明了這段時期臺灣人的處境有多麼曲折和困頓。

由於研究二林蔗農事件的學者,經常把焦點放在臺灣的歷史,經常忽略李應章前往中國之後的那一段生平經歷。無論是對李應章而言,或是對當時臺灣人共同際遇而言,都是有所偏頗的。李應章因為領導蔗農向林糖陳情,被視為帶頭反抗的主謀,在日本統治下備受威脅。前往中國行醫,曾被認為是日本間諜;因為私下接應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上海經常面臨被告密揭露的威脅。二戰後,李偉光曾經對國民黨抱持一線希望,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就曾兩度拜會陳儀,詳細陳述臺灣農業和經濟的問題,期待能夠挽救臺灣日益緊張的局勢,可惜最後終歸失敗。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李偉光一度被尊為帶領臺灣人抗日的民族英雄,卻又在文化大革命時被醜化為假共產黨員。李應章(偉光)走過這麼多段坎坷的道路,正是臺灣人尷尬處境的寫照。

在閱讀本書下卷時,讀者也不妨把同時代蔗農事件的關係人物排開對照,比較當時各種路線的不同選擇,分別走向何種命運。比如走向共產黨組織農民抗爭的簡吉和謝雪紅、建立臺灣民眾黨的林獻堂和蔣渭水,留在二林地方繼續任事的劉崧甫和蔡淵騰,當然還有以資本家之姿繼續活動的板橋林家和鹿港辜家等等。這些路線的選擇,各自建立在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之上,從多元的歷史觀點來看,自由沒有絕對的是非可言。然而,若要論及他們對現代臺灣還具有的特殊意義,或許像李應章這樣抱持一定程度理想性,又廣泛牽涉到國族、階級、文化的不凡人生,更能刺激我們對臺灣命運的反省。

李根培先生的這部《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因為是依據學術格式撰寫而成,閱讀的門檻較高。書中長篇幅的徵引史料,極其精細的註解和表格,對專門的史學家來說或許是基本要求,但對一般讀者而言難免生硬而難消化。書中豐富的照片和歷史圖片,或許能稍微緩解這種閱讀上的壓力。至於對學術界的專業讀者來說,這本書補足了李偉光在中國的行跡,提供大量在臺灣難以檢索到的檔案資料。加上李根培先生以李應章侄孫的身分,更容易訪問家族長輩,獲得一般研究者不易取得的家傳資料。這些優勢,使得本書對專業學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讀者不妨從本書中汲取各自所需的資源,對臺灣的歷史和臺灣人的命運做出更全面的反省,或許能提煉出一套更深刻的臺灣史觀。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
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上卷】日治時期:臺灣二林蔗農事件(精裝)
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下卷】戰後上海:臺灣旅滬同鄉會(精裝)
五南書店→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上下卷合售]精裝

a
李忠達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在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科技部「跨域永續大地創生-彰化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計畫共同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易經、宋明理學、道教內丹和禪宗思想。著有《藥地炮莊校注》、《仙人指路-10個故事帶你進入道教的神秘世界》,並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