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
【書籍試閱】《上海地方菁英與議會 1927-1949》
議會主要的功能,是由選出的特定代表負責制定或修改法律,並且監督政府施政。
近代上海,人口急速成長、工商業不斷進步,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從1927年到1949年,上海究竟建立過哪些議會組織?上海的地方菁英如何參與政治?而地方政府,又如何回應議會成員的要求?
從中日戰爭爆發前,歷經戰時,一直延伸至戰爭後的這段時間,上海先後出現六個地方菁英集會組織:參事會、建設討論委員會,戰前臨時參議會、市政諮詢委員會、戰後臨時參議會、參議會。本書依據組織成員是官方遴選還是選民普選,以及該組識是否擁有立法、預決算、質詢權為衡量標準,說明各組織成立的時空環境,分析參與者的身分背景,探討各組織的職權增減。從人員到職權,是如何繼承與轉變;再藉由個別議案的深入探析,具體討論地方菁英關注哪些市政議題。本書在政治制度的框架中,加入社會生活的具體內容,當有助於深化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作者簡介
李鎧光
新北市新莊區人。因早產罹患腦性麻痺,需以雙拐輔助行動。私立淡江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國史館館長室助修,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助理等職,現職科技部助理研究學者。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特別關注地方政治制度與市民日常生活的建構與實踐。著有《內戰下的上海市社會局研究(1945-1949)》及論文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日戰爭結束前地方菁英的集會組織(1927-1945)
第一節參事會
第二節建設討論委員會與臨時參議會
第三節市政諮詢委員會
第四節小結
第三章中日戰爭後成立的臨時參議會(1946年3-4月)
第一節臨時參議會的成立
第二節臨時參議會施政報告與質詢案分析
第三節臨時參議會決議案分析
第四節小結
第四章參議員競選活動與選舉糾紛(1946年4月)
第一節選舉前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候選人的競選活動
第三節選舉過程中的問題、舞弊與糾紛
第四節小結
第五章國共內戰下的上海市參議會(1946-1949)
第一節參議員的組成與職權
第二節議長選舉與施政報告分析
第三節議案的統計與個別議案分析
第四節小結
第六章結論
後記
徵引書目
人名索引
書籍試閱
第一章 緒論(摘錄)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議會主要的功能是選出特定的代表,負責制定或修改法律,並且監督政府施政。因此,政府與議會之間的「府會關係」是否良好,是現代化國家建設中的重要關鍵。府會關係不佳時,議會成為零和遊戲的「羅馬競技場」,反之,則成為笙磬同音的「雪梨歌劇院」。上海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城市,從1927年到1949年,歷任的上海市政府,究竟建立過哪些議會組織?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政治制度上的「府會關係」,更包含了上海的地方人士如何參與政治,地方政府如何回應議會成員的要求,更可以從中瞭解近代上海在人口急速成長、工商業不斷進步之下,究竟面臨哪些社會問題的重要關鍵。
議會制度思想於清末傳入中國,歷經了超過半世紀以上的傳播,才完成了近代中國史上施行議會政治的首次嘗試。辛亥革命爆發後,先後成立各省都督代表聯合會,其主要的成就在於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條文規定,國家元首的更迭,取決於國會議員的票選,國家大政的興革也必須基於多數議員的同意。話雖如此,1913年首屆國會議員選出後,卻遭到袁世凱及黎元洪兩度解散,其後又有存續二年的「安福國會」。黎元洪解散國會後,舊有國會議員南下廣州,響應孫中山「護法」,卻先後發生「陳炯明事件」與議員資格爭議。1923年10月,曹錕如願坐上總統寶座,隨後通過一部13章、140條的憲法。但隔年即遭到推翻,段祺瑞重新上臺,宣布撤銷曹錕所頒布之憲法,宣告《臨時約法》失效,至此,民初國會的運作完全宣告停止。
│立即訂購│
五南書店→《上海地方菁英與議會 1927-194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