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藝術

【書評】發潛德之幽光:《盧炎音樂檔案》評述

 上稿時間:2022/12/02   
撰稿人:劉建志     編撰:劉建志
【書評】發潛德之幽光:《盧炎音樂檔案》評述

盧炎是臺灣近代音樂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2008年辭世後,其手稿與資料在多位學者專家的協助下整理成此書,成為音樂創作研究與檔案典藏的第一手珍貴史料。

文/劉建志

《盧炎音樂檔案》一書,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黃均人主編的目錄。本書詳盡說明盧炎先生檔案整理的始末,亦整理了龐大的音樂相關資料,如典藏摘要中所述:「檔案內容包括:樂譜(含創作手稿、創作片段與素材、樂曲分析與手抄樂譜)、文字手稿、書信、漫畫、照片、節目單、剪報、文件及印刷資料、以及盤式錄音帶。」黃均人與其團隊將這些資料加以編目、整理,使之成為可用的檢索目錄,功不可沒。

盧炎先生是臺灣音樂史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重要的作曲家。盧炎自師大音樂系畢業後,赴美跟威廉.賽德門(William Sydeman)學習作曲,在1979年學成歸國後,即在東吳大學任教,直至辭世前都教學不輟,並榮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的頭銜。

盧炎是優秀的作曲家,他以〈四手聯彈鋼琴曲〉獲「金鼎獎」、在1993年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1998年獲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金曲獎」最佳作曲家等獎項。他的創作如妻子程詩雅所述,除了擁有精湛的技巧外,更因他涉獵甚廣,熟讀《孫子兵法》、《易經》、老莊、佛學、《聖經》等,因而在作曲時能觸類旁通,發揮深厚的人文涵養,進而寫出「東方人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根據程詩雅所述,盧炎雖然創作了很多作品,但可惜的是,並沒有太多好的演奏流傳。她引述盧炎曾說過的話:「作曲是很快樂的事;但作曲以後的問題就多了!有時,人家不太想演奏你的音樂,或形式上演奏一下,準備不一定充足就上台。」儘管盧炎樂觀地認為,如果演奏能呈現出三成他就很滿意了!但音樂的生命畢竟是建立在演奏形式的確立,與經典演奏版本流傳。如若不是《盧炎音樂檔案》將其龐大的音樂手稿留存下來,這些創作可能就在歷史長河中湮沒不存了。由此可見作曲家音樂檔案保存之重要性。

盧炎於2008年辭世,留下龐大的音樂遺產,在潘世姬老師與程詩雅的促成下,開始了這個「數位典藏計畫案」,因為主事者黃均人具深厚的經驗,曾經手張彩湘、劉德義、許常惠、朱莉等人的網站建置工作,更曾在美國留學期間,於國會圖書館音樂部擔任實習研究生,深諳文獻保存、音樂手稿處理的方法與觀念,整理盧炎的音樂檔案自是不二人選。

然而,黃均人發現,臺灣在音樂文獻保存上並無專責單位,因此,在2004年推動成立「音樂數位典藏中心」(Digital Archive Center for Music),學習歐美最新的音樂文獻典藏觀點,並遵循國際標準建立一套處理流程與數位化標準。在2010年時,黃均人便正式啟動「盧炎檔案保存、編目與數位化計畫」,歷經九年的時間,團隊整理了779項物件、6300多頁的文獻編目與數位化工作,也將盧炎的手稿、相關文件妥善收藏、保存。

《盧炎音樂檔案》的資料共分為九系列,分別是:樂譜、文字手稿、書信、漫畫、照片、節目單、剪報、文件及印刷資料、盤式錄音帶。每個系列都有其編目、排序、收藏的規則,在目錄中詳盡列出這些資料的編號、收藏盒號碼、年份與資料概述,可供研究者檢索、使用。從這些龐大的文字、音樂、影像資料中,可見盧炎一生傾注心力之所在,與人際交往之情意。「創作手稿」是其中最重要的典藏,從1964年至2008年間,這些手稿依時間排列,無法辨識創作時間的便以樂曲編制由小至大排序。在文字手稿中,便有個人簡介、作品解說、獲獎致詞稿、教學筆記、研究筆記等。特別的是,其中一份11頁的筆談紙條,是盧炎逝世前因無法言語,與妻子筆談留下的紀錄。書信、照片部分,則可看到盧炎與父母、家人、妻子、友人、學生往返的書信、卡片與合照。這些檔案經過整理、編目、收藏,相信對往後想深入研究、了解盧炎其人其事者,必然是一大助力。

本書附有英文版本目錄,便於和國際接軌。要將這份檔案翻譯為英文,黃均人本有所猶豫,因要耗費大量人力資源。但在程詩雅積極推行,與葉娜博士、韓國鐄老師大力協助之下,英譯得以面世。另外,本書的封面與內頁多處的漫畫,是盧炎親手所繪,插畫多為人物與動物。其中,封面與內頁多處出現的「老驢」,是盧炎自詡的形象,而「小烏龜」則代表妻子。從老驢與小烏龜並排走的插畫中,可看出盧炎夫妻鶼鰈情深。

《盧炎音樂檔案》序言提到:

「檢索工具」是一份檔案工作最終的成果,它呈現了這份檔案的歷史緣由、整理過程、相關人物與內容的文字描述、版權與使用限制、以及整份檔案所有文件的檢索目錄,是認識這份歷史文獻最權威完整的工具。

本書的確完整符合上述所有要求,在工作團隊齊心合作之下,盧炎龐大的音樂遺產得以整理、面世。他對臺灣音樂史的貢獻、他的生平交誼、他的所感所思,也藉由這本書的引介,讓研究者得以一窺堂奧。音樂的生命在於樂曲形式的展演、聆聽與傳播。《盧炎音樂檔案》除了讓他的創作擁有被保存、研究、關注的可能性外,更因為「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將檔案妥善保存、加以電子化,使有志者接觸的門檻更低,更可能嘗試演奏盧炎的創作。一如程詩雅的期盼:盧炎以生命換來的藝術作品,能夠得到更廣泛的研究、演奏、傳播。《盧炎音樂檔案》耗費數年,集眾人之力得以順利出版,可謂「發潛德之幽光」!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盧炎音樂檔案(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盧炎音樂檔案(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劉建志
劉建志,臺灣大學中文博士。現為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享閱讀:中學國文標竿》月刊總編、天一學社詩詞講師、流行音樂社團老師。獲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臺灣圖書館優秀博碩士論文獎。著有《認同與權力——當代臺灣創作型歌手流行歌曲研究》。文章散見於《文訊》、《幼獅文藝》、《吹鼓吹詩論壇》、《人籟》、《國文天地》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