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書評由FB粉專#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為我們寫下!
突破傳統法律僵化教學的途徑,其實並不全然是知識,而是──心態。
文/徐書磊
法律除了難學以外,它同時也更為難教
法律是門擁有長久歷史的學門,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當代人類社會中,法律幾乎適用在所有人身上的生活規則,違反會被處罰,也建構了與他人相處、經營事業、教育甚至建立家庭關係等人類生活面向的各種界線與程序,在包山包海的範圍之下,理應是人人都十分熟悉的領域,結果卻不然。由於種種因素墊高了這學門的門檻,再加上對一般人來說,切身與法律有親密接觸之際,往往都與不愉快的事件脫不了關係。舉凡財務糾紛、車禍、保險、離婚和被剝奪人身自由或財產等等,法律成為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只盼不要涉入、不求理解的一個領域。
因此,要將法律知識傳授給他人,要突破的阻礙重重。以乘載法律知識的媒介為例,無論是法學院教科書、條文乃至判決,出於力求慎重與精準的慣習與要求,多半用很難理解或閱讀的句構呈現;與法律相關的事件和案情,又往往呈現了他人的情感、歷史和生活,要如何用活潑、生動且容易讓人記憶的方式呈現,同時不二次傷害用以為例者的感情,實屬一道難題。
大學就讀法律系四年,加上就讀研究所,並同時從事法律翻譯、產製法律知識相關著作、媒體內容與課程為業的八年,我至今已與法律知識和內容共存十餘年。即便如此,每當接觸到新的議題和製作新的內容時,都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特別是我未學習過傳統法律教學方式,要如何將我已看懂的法律內容表達得讓別人也看得懂,都只能邊摸索邊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在今年獲邀為此書撰寫書評,又有幸與本書的作者之一徐筱菁老師一同舉辦司法院公民教師相關研習課程後,我也學習到許多,並認為若是有意從事法律知識內容製作,甚至是法律課程教學的人,看完這本書後,即便不是在體制內的教育體系教授公民或社會課程,也能自行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法律內容教學方法論。
與時俱進的教材與教法
從本書的章節排列與作者背景觀之,是一套再正統也不過的傳統教育體制書籍,其中架構都很適合有意成為社會科與公民科教師的人、或現任社會與公民科教師進修,學習如何教導法律相關內容的課程。此外還有許多內容,對習慣以多媒體數位內容教學和體制外場域講授法律知識的我而言,仍然獲益良多,並給了我許多新的靈感。
其中,關於教材教法發展趨勢一章,大大地開拓了我的眼界,過去在學習法律的路上,我一向認為法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十分僵化且無趣,很難找到能夠體現法律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記憶點。而在成為法律內容創作者後,為了在新媒體產業和廣泛人文社科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我習慣的學習對象轉化為擅長使用社群媒體或是小誌、講演等非傳統溝通方式的工作者,但時間一長後,卻發現自己製作內容之路,有時會有劍走偏鋒而缺乏脈絡的感覺。
在看完這章節,又上完徐筱菁老師以戲劇教學法呈現人權公民教育的課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當代的體制內教育理解已經落後了,現行教師們使用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已和我身為學生時差距不少,無論是多媒體的應用,抑或是選材和解構方式,都有許多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材能夠運用,更有許多公民老師願意透過多元課綱的課程規劃彈性,與不同領域的外部講師合作,帶給學生們更多的思考刺激,進而引導其記憶相關的法律課程內容,這章節中許多的內容,也都成為我後續在規劃教師研習課程與入班講課時的基礎和靈感來源,能在學習後有機會實際應用並檢驗,實在感謝今年收到本書的書評邀約。
數位時代中,虛實兼顧的教學現場
本書中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則是探討教學科技與教具應用的部分。在這個數位時代中,國、高中學生可說是網路世界的原生世代,他們對於各式軟硬體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都不是過去世代能比擬的,因此身為他們的老師,也必須要能夠跟得上這世代的對話節奏以及科技發展。
本章節中介紹了許多跟教學和教具有關的科技、技術和應用場景,許多其實和多媒體從業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相差不遠,只是當應用在教學現場時,要如何兼顧同儕間可能有的資訊落差,甚至是教師間對相同工具掌握程度的落差,基於體制內教育追求的多元兼容且平等,是需要多加掌握的。本書中提到的內容極為適合作為教師們的起點,只要願意了解並應用,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們,或是年輕、更為熟悉科技且有意成為法律課程教師的人,都能夠透過這裡的內容打下基礎,並延伸發展出自己得以適應這個時代的教學方法。
教學相長,心態遠重於技巧
雖然我提到不少次,本書呈現的內容仍與傳統教師教育的方法極為相關,有教師經驗的人會更易於閱讀,但是這本書整體而言,我覺得更著重於教學「心態」的傳遞。從書中的架構編排和內容可以看出,作者們除了扎實的教學背景外,同時還願意跟著時代前進且願意了解他們的受眾,也就是新興教師,或是將會學習到這些法律課程的學生們的想法,這樣的心態我認為對於法律教育是最重要的。
法律與人的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框架下,勢必是會相互糾纏、持續並進,生活進步得越快,新興法律議題就會出現得越快,法律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狀態也會更常出現。因此,要維持法律課程的內容富有意義且能和受眾的生活一同進步,除了知識的不斷累積外,還要有個開放、願意持續學習的教學心態,這點對於教師們或許更難,但卻更為關鍵。
最後以一個法律學生、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內容創作者的身分,推薦具有法律背景、正在教授法律課程,或是對法律教學工作有憧憬的你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重點。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素養導向系列叢書:高中法律與生活教材教法(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素養導向系列叢書:高中法律與生活教材教法(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