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找好活動

隱沒的孕震帶/The Seismogenic Zone of Subduction|臺東聲音藝術節

 活動時間:2023/10/07   
隱沒的孕震帶/The Seismogenic Zone of Subduction|臺東聲音藝術節

今年的聲音藝術展覽邀請來自臺灣、荷蘭與日本共十一位跨領域創作者,,mamoru、Stef Veldhuis、丁昶文、王宥婷、蔡咅璟、原型樂園的貢幼穎、蕭於勤,與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製沈浸式聲音 VR 作品的王福瑞、蘇文琪,以及兩位聲音採集藝術家廖于萱、楊欽榮,他們的作品透過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並輔以聲音為媒介,包含了聲音藝術、數位藝術與科技藝術,其中也有在臺東駐地創作與聲音採集後的全新創作。

10件作品分別落在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及鐵花新聚落275倉庫兩地展覽,展覽即將在10/7開幕,當天會有藝術家們親自導覽作品,也有安排專車可協助導覽接送,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展覽開幕式。

 

第四屆臺東聲音藝術節以「隱沒的孕震帶/The Seismogenic Zone of Subduction」為策展主題,起因於去年918玉里和關山的大地震,震驚了花東地區的居民,不僅造成巨大的破壞,而且餘震持續數月,讓地震成為我們的新日常。孕震帶指的是為未露出到地表、位於地表之下的斷層帶,斷層是自然所界定的邊界,不是人類所認知的地理界線,那是一條在地底持續移動的邊界,這股隱藏於地表之下的神秘力量,從亙古至今帶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在《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一書中提及,大地之下擁有與地表之上完全不同的思考邏輯,無法透視的幽闇地底,是現代社會中最為人避逃或懼怕的區域。在這裏我們會產生一種深度時間(deep time),那時間不只是在黑暗中冥想與神遊,而是以地質史的尺度來重新衡量時間與我們的關係。

如果我們視地球為一個生命體,在孕震帶中那些貌似看不見、聽不到的種種跡象,是萬物賴以維生的地球想要透過它,和寓居(dwelling)在地表上所有生物傳遞訊息,而這些訊息到底想要和我們說什麼?在氣候變遷以至於全球暖化加劇的今日,我們更應該要嘗試理解來自地底的震動,震動轉為震波透過聲音的形式傳遞訊息,聲音是一種在時間中持續行進著的「力量」,這「力量」將隨著大地無窮盡地變化和移動著,透過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我們可以感知那些幽微而不可見的景象,在億萬年尺度的深度時間裡,重新認識人、非人與自然的關係,還有那些偶發未知的語言。本次展覽邀請來自台灣、荷蘭與日本共十一位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透過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並輔以聲音為媒介,共同來探索那隱而未見、聽而不聞的訊息,開啟我們對隱晦而未知的世界的理解,並建構未來敘事的想像。

 — 策展人 張溥騰

 

活動日期:2023年10月07日(日)至2023年11月05日(日)

展覽及講座地點:

鐵花新聚落275倉庫 13:30-20:00 (週一休館)

藝術家|mamoru、Stef Veldhuis、丁昶文、廖于萱、楊欽榮、蔡咅璟

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 09:00-12:00、13:30-17:00 (週一休館)

藝術家|王宥婷、原型樂園、

 

臺灣聲響實驗室共製作品:王福瑞、蘇文琪X一當代舞團

圖文轉載自臺東聲音藝術節(另開視窗)

 

相關出版品:

「小時候」展覽專輯+AR擴增實境互動體驗

>>「小時候」展覽專輯+AR擴增實境互動體驗(另開視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