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ighthouse至LIGHTHOME。
以光為家的故事,往後也會繼續撰寫下去。
前兩期【焦點人物】為大家介紹了《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背後的故事,以及燈塔守的工作以及燈塔家族的故事。這一期,就讓我們由燈塔的記憶看向光芒照耀的將來,看看這幾年燈塔與燈塔守之間各式各樣的改變吧!
◎為了希望——燈塔自動化的必要性
雖然現在燈塔整體的工作環境已經改善許多,但偏遠地區還是有無法顧全之處。航港局航安組沈淑賢組長表示,去(2021)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蘭嶼燈塔的值班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當時規定須由醫師診斷才能宣布確診,但蘭嶼當地的醫療資源不足,加上疫情爆發初期,藥物在本島就難以取得,離島的狀況更不用說。聽到燈塔人員聯絡時對疾病的害怕、擔憂,讓沈淑賢心由不得一緊。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種無能為力的那種感覺……」
說到這裡,沈淑賢有些哽咽,好似是想起了當時離島燈塔人員求助無門的絕望,以及自己身為管理者卻無法提供實質協助,只能給予心靈支持。
「在疫情當下,一時沒有有效的解方,也不知道感染之後接下來會如何。所有人都有著莫名的恐懼,離島因為地處偏遠,這份恐懼又進一步被『距離』加深了。」
因此,燈塔自動化的推動更是有其必要性,連大型離島蘭嶼上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更何況是其他難以到達的燈塔?為了讓類似的狀況不再發生,航港局現正積極的推動燈塔自動化、甚至無人化,期待透過新技術逐步解決可能的隱憂,更是為了不讓盡心盡力的燈塔守有任何陷入絕境的可能。
◎時代的轉化——燈塔工作的困境
燈塔守的工作環境因應時代而有所更改,工作內容也同樣迎來了巨大的轉變,現行燈塔守的工作大致面臨了兩大問題:
一是人力,隨著燈塔助航功能降低,工作性質簡化,油漆、修繕等業務委外專業協助,以及燈塔自動化工程等措施,需派駐的燈塔守已減少許多。但同時,位於離島、偏遠地區的燈塔,因現代人多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點,沒什麼人願意派駐偏遠的燈塔,則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的難題。
二是燈塔守對於新型態工作的適應問題,燈塔轉型使工作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不太需要接觸人群的燈塔守,只要專精於維護燈塔的一切事宜即可。但隨著燈塔開放觀光,增加了服務民眾的工作性質,對於習慣原本工作型態的燈塔守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沈淑賢說,燈塔技工對於燈塔轉型多難以接受,因大多數技工早已習慣過往專業職人的工作模式,專精於將自己的技術發揮在修繕維護,而較少與人接觸,因而比較沒有與人互動的經驗和意願,現在的改變等於是一改數十年來的工作風格,甚至是具體的工作內容,心態上非常需要調適。
◎時代的轉化——燈塔工作的困境
臺灣的燈塔現在共有13座開放燈塔園區。相信各位讀者也很好奇,哪裡可以接觸到更多燈塔相關的資訊呢?
航港局的官網上設有燈塔專區,專門提供各燈塔的資訊,另外也有關於燈塔各類型設備的詳細介紹,以及一系列的燈塔介紹影片,出版品中也有不少相關知識。此外,部分文化資產燈塔──如:高雄燈塔、目斗嶼燈塔、綠島燈塔等──已完成之修復再利用計畫皆已出版,都是可以了解燈塔的管道。
燈塔作為地方的標誌性建築,也常常與各地方機關積極合辦觀光活動,如今(2023)年5月舉辦的【安平.平安】遨遊雙塔幸福騎行,即是與交通部觀光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臺南市政府、雲嘉南管理處共同辦理。配合5月舉辦的澎湖花火節,平時不對外的七美嶼燈塔更限定開放,讓民眾除了欣賞花火外,還可以到平時不能參觀的燈塔走走。這些都是前段時間航港局積極與各地合作舉辦的大型燈塔觀光活動,讓民眾留下更多燈塔的美麗回憶。
「我去過最美的,是臺南七股的國聖港燈塔。」
沈淑賢笑著說,國聖港燈塔位於有「臺版撒哈拉沙漠」之稱的七股區沙洲,2022年由航港局規劃重建,成為當地新的打卡祕境。
「那種孤寂、蕭瑟又淒冷的寧靜氛圍,是我從來沒感受過的。特別是雨後的沙洲,地上的水窪清澈地映照出周遭倒影。它不僅是海上的光芒,更成為了沙漠中的孤立而美麗的一道光。」
講起在國聖港燈塔看到的景色,非常投入的沈淑賢
◎說出那不為人知的燈塔祕辛——燈塔出版品的創新
沈淑賢與航港局眾出版品的合照
繼《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之後,接下來航港局預計還會有哪些出版品規劃呢?沈淑賢回答,燈塔守口述歷史紀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將會推出其他紀錄燈塔人文的相關企劃。儘管執行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希望能把燈塔的故事帶給大眾」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過去航港局曾推出《臺灣燈塔專輯》、《臺灣燈塔風情》等以展現燈塔風貌為主的書籍,也有像《一道光一世情緣》、《背一座燈塔回家》等以人物故事為主軸的作品。而2021年以繪本形式說燈塔故事的《守護大海的人》到2022年的《航向世界的起點:臺灣航港簡史圖說》的用多圖像的方式描繪燈塔,以及今日訪談的主角,以燈塔人文為敘述主軸的《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航港局的出版品可以說是經歷了很大的改變。
航港局的《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展示
關於這樣的轉變,沈淑賢回覆,近年推廣的主軸從「燈塔」到「燈塔人文」,主要是考量燈塔建築與民眾的生活並不親近,但燈塔是一種負有重要使命的建築,更有一群默默支撐,並維持燈塔正常運作、完成使命的燈塔守在。眾多燈塔守在此付出青春歲月,並在燈塔成家立業,他們的精神傳承至後代,部分也踏上繼續守護燈塔的道路,航港局認為,不能再讓這些動人的故事被時代的更迭埋沒。
航港局的燈塔相關出版品
◎燈塔的將來——未來規劃及嘗試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曾在剝皮寮舉辦實體展覽,讓民眾能以照片、360度影像體驗視角等器具,用不同的方式接觸燈塔守的生活。雖然實體展覽的展期僅有10日,但期間仍獲得許多正面回饋。此外,目前還有線上影像展覽,以及10組燈塔守受訪的紀錄片隨時可供觀賞,為眾燈塔守的歲月留下珍貴的回憶。
呂學鳳科長說明未來企劃
呂學鳳最後提到了近來燈塔即將推出的幾項企劃,其中高雄燈塔作為全臺目前唯一結合觀光與咖啡廳的燈塔園區,可以說是新一代燈塔的指標。
目前正在整建的高美燈塔,也預計於明(2024)年引入「旅宿燈塔」,讓民眾可以夜宿於燈塔園區內,體驗與燈塔的近距離接觸。進一步開拓燈塔營運的不同方式。
此外,航港局更打算與大學合作,推動燈塔志工導覽計畫,期待新生代的年輕人帶來不同的文化衝擊,並同步希望能找回更多過去的燈塔主任,邀請他們分享過去在燈塔的種種故事,讓燈塔人文能被更多人記住。
航港局的系列周邊產品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以燈塔守與燈塔之間如「家」一般親密的情感貫穿全書,書中不僅介紹了數位具有多年豐富資歷的燈塔守,也紀錄了燈塔與他們家人之間的種種故事。當物換星移、時代轉換之際,還有那麼一群人盡忠職守、屹立不搖地守在崗位,只為了守護那一道航海人的光。燈塔守的職人精神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航港局用精彩的影像展覽及影音、書籍留下他們的蹤跡,讓我們看見一段段「以光為家」的燈塔人故事。
延伸閱讀→【新書特推薦】台灣燈塔人的技藝史:在黑夜安定漂泊的明燈──《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