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評】《氣味拾光機》:感官與記憶的「嗅覺圖像」

 上稿時間:2021/01/05   
撰稿人:陳碧月     編撰:陳碧月
【書評】《氣味拾光機》:感官與記憶的「嗅覺圖像」

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陳碧月教授閱讀由兩位九○後女生撰寫的《氣味拾光機》,認為此書文筆雋永含蓄,故事題材新穎趣卓,又能窺見台灣幾十年來的轉型與經濟成長,十分值得推薦。

文/陳碧月

關於「氣味」的文學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世界名著徐四金的《香水》,主角為了要永遠擁有獨特「味道」而謀殺了二十六名年輕女子的故事,雖然作者將作品裡血腥味以輕描淡寫的文學筆調帶過,但遺留的嗅覺還是給讀者帶來負面的暈眩。

有別於《香水》,在2003年由兩位九○後的女生所書寫的第一部《氣味拾光機》,帶給台灣讀者的是成長過中九種生活記憶裡熟悉的美好氣味。蘇冠心和楊佳靜兩位交大傳播科技系的學生走訪全台各地,利用小說反映人生的特質,將其受訪者的真實案例改作,以小說的三大要素──人物、情節和場景,以「虛構」的形式穿越時空書寫氣味;除了精彩動人的故事,書頁中還搭配了插畫與照片影像──溪邊的野薑花、隱身在翠綠山間平地的部落、高大偉岸的玉蘭花樹、整齊堆疊的爆米香、製香的工具與場所,都提供讀者與文字呼應的嗅覺圖像。

本書作者用心爬梳了以下了九種家鄉氣味,寫景狀物,耐人尋味;內容曲折,布局新穎;敘述詳盡,條理井然,是一本能夠療癒內心、溫暖靈魂的好書。

〈野薑花粽〉,故事塑造了強勢、霸氣、勇敢的客家女人。瘦弱的聖美嫁入婆家就和野薑花結緣,雜貨鋪的後方稻田就兼種野薑花。文中說「野薑花像客家女人堅強的本性,只需要最基本的條件,就能生存下去」,聖美為了公婆的醫藥費,和丈夫連粗重的臨時工都接,在一群粗壯的男人堆裡顯得更渺小。兒子成家立業後,他們收了雜貨鋪,僅以微薄的務農收入維生;鎮上的李淑慧老師得知班上學生的祖母面對丈夫過世,無法採收一整片的野薑花田、沒有收入,便無法負擔孫女的生活;等不到在外地工廠工作的兒媳回家,眼前生活陷入困頓。李老師找來當地婦女一起改良傳統的客家粽,結合當地出產的野薑花根,配合現代人想要吃得健康無負擔的需求,野薑花粽打響了名號,成了鎮上的特色,而聖美的野薑花田也不再寂寥了。「野薑花具有堅毅的韌性,不需要特別的施肥,只要一些潤濕的水氣與一小片土壤就能生長得極好,正呼應鎮上人家樸實的性格。」作者以野薑花這個客家料理的重要原料當成串連故事的主軸,自然有致,流利貼切地展現了台灣四○年代以來的城鄉發展。

在〈小米酒〉這篇小說中,讀者隨著泰雅族的頭目──莫度帶著來自都市的朋友一起參觀、了解原住民的文化、生活和困境。作者以富含幽默的輕鬆筆調在文中提到了:部落像一個大家族彼此相助扶持;平地人對原住民以訛傳訛的誤解和偏見;原住民期待離開部落,可是到了城市又找不到定位的挫敗。莫度請訪客喝上一杯小米酒,驕傲地表示,對他而言:「小米酒的味道,蘊含著一股純淨且原始的風味,醇甜自然而不刺激。」面對時代的變遷,剛毅又柔軟的原住民還是有辦法找到與現實社會、自然和諧共存的方法。

〈爆米香〉,阿強成長於全家縮衣節食的農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爆米香的小販把切邊剩下的米香分給圍觀的小孩。台灣經濟起飛之際,到台北找不到好工作,便和老婆一起找人潮聚集地擺攤賣爆米香。隨著速食崛起,生意每況愈下,文中敘述:「他以為的遠方流浪,卻遭到遠方的背叛,遠方不如想像中的美好,也不比過去農村的純粹。」作者藉著爆米香,據實敘述了懷抱著熱情到台北尋夢的年輕人的徬徨與艱難。

〈臭豆腐〉,家興從小對做豆腐、賣豆腐、軍職退休的爺爺存在一種敬畏。離開家鄉後,有緣遇上隨政府來台無法回鄉的老兵,他們藉著製作懷念的味道與家鄉連結。「在白色恐怖的時代,爺爺選擇噤聲保全自身,為的只是期待哪天能回大陸與妻子見上一面。但是對世界故步自封的結果,讓他的世界縮得好小,臭豆腐的氣味就像他的發聲工具,那特殊發酵過後的味道,就像被加密過的文字,寫著自己在時代中的掙扎,是一種渾沌而痛苦的鄉愁。」家興送走爺爺,繼承了他的臭豆腐攤,從攤販變成店家,他的豆腐串起了無數情感。臭豆腐成了不在菜單上、只有老饕才知道的私房菜──「同一種氣味,卻在每個人心中烙下不同的生命印記,是一種陪伴的存在證明。」

〈樟腦〉,順天從小成長的村裡有很多採伐樟腦的工人,這些具有合法開採資格的「腦工」是薪水優渥的專業人士,長大後的順天便也努力成為其中一員。他在樟腦廠一待就是好幾十年,歷經外在環境的變遷,樟腦產業開始式微。所幸,廠長的兒子阿華曾在香皂工廠學得了很多技能和知識,為樟腦廠轉型,開發延伸產品,找到了新的出路。

〈香〉,從日據時代以來,這間香鋪便守護著美桂一家人,就算政治社會局勢變遷也不曾變心。因此,美桂的父親到死都堅持手工製香。傳統製香業規定女生不能參與第一線的製香過程,這在小時候曾令美桂的哥哥很是羨慕。沒想到最後是美桂承繼了父親的香鋪,在點香後上升的氤氳中被老天祝福。

〈茶〉,以茶會友的李老闆有著不屈不撓的毅力,他不妥協環境的變遷,想辦法走自己的路,為自己創造機會,從一個口吃不擅言詞的老實人,變成可以行銷好茶的老闆。他把自己準備好,迎接機會,找到茶莊的特色,便能充分做自己。

〈玉蘭花〉,文欽從小對家裡的兩棵老玉蘭花樹簡直又愛又恨,因為每到採花期,只能晚睡早起幫忙採收,考試沒考好又被父母責備;但玉蘭花偏偏又是他家的經濟來源。長大離家後在電力公司工作,每遇到路邊賣玉蘭花的小販總會想起記憶中的味道。後來,外來的花種取代了玉蘭花;父親的老朋友建議把祖傳的地賣了好過日子。但最後家人一條心決定想辦法絕地求生,他們開了花店、成立了觀光農場、與化妝品公司合作,還有電影公司要借兩棵老樹拍戲。透過氣味引發了家人的同心協力,小說的戲劇張力也隨之擴散。

〈麻油〉,小說裡的祖父年輕務農,南部老家最有名的作物就是胡麻。祖父有他的堅持,且麻油的生意在小兒子的能言善道下經營得更紅火。祖父分家時,不看好老實苦幹的大兒子,他認定大兒子「做不到三年,就會去當乞丐」。這句咒語被三個孩子聽見了,他們不約而同有著共同的信念:一起為榨油廠打拼,努力的結果,果然也療慰了父親從小不被肯定的心。

本書值得推薦的原因有三:

  1. 詞雅文練、清婉可喜,有女性作家所散發的雋永含蓄,也雅見情韻,筆法值得學習。
  2. 書中描述各個家族產業的興衰,可以見到小人物的辛酸與創新,也可窺見從日據時期以來台灣的轉型與經濟成長。
  3. 題材新穎,事件趣卓,在真情流露的故事中,勾勒也記錄了某些族群的生命記憶;在抒情懇切之餘,也提供處於現今快速變化時代的人們深思。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氣味拾光機
五南書店→氣味拾光機

a
陳碧月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喜愛藉由旅行找尋生命能量,已旅遊近7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