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采風
【書籍試閱】《文青養成指南 : 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
本書為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常設展之延伸專書,並結合「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之文學史研究成果,以輕鬆流暢的筆調,鋪陳臺灣文學發展的各階段概況,從原住民口傳故事到新世代文學,橫跨數百年時間軸,並兼顧純文學到大眾文學,是認識臺灣文學史的基本教材,適合中學以上各年齡層的讀者。全書共分12章,搭配各主題之代表性作家摘句,及珍貴的文物照片,是一本容易上手的簡明臺灣文學史。
編者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2003年設立,座落於臺南市中心,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除展覽空間、服務大廳、藝文商店之外,另設有文學圖書閱覽區、兒童文學書房等空間,提供多元化服務。
目錄
一、 前言:從生活到星空
二、 我們的生命即是傳說:口傳文學
三、 把世界裝進韻腳:台灣古典文學
四、 從教會到社會:白話字與台語文學之路
五、 文明開化的夢與傷:日治時期「漢文新文學」
六、 空襲警報下的歌:戰爭期的文學
七、 窒息年代的游擊戰:反共文學,及其同時代的伏流
八、 囚室裡僅有的窗口:美新處與現代主義
九、 重新認識自己:鄉土文學與「回歸現實」浪潮
十、 娛樂是願望的鏡子:大眾文學的發展
十一、 終於來到的合唱:解嚴前後的議題爆炸
十二、 找回自己的名字:1990年代以後的臺灣文學
十三、 後話:歷史的岩層,未來的星圖
書籍試閱
前言
從生活到星空
「不,我不懂文學。那太困難啦。」
很多人都會這樣想。但這不是真的。因為,即使是最偉大的作家,他和文字的關係也與常人沒什麼不同。他們也從生活中開始自己的寫作。
最初,人們寫字是為了「紀錄」,紀錄生活的需要和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就像你寫在便條紙上的筆記,或者在社群網站分享的心情。接著,人們開始發現寫作本身的「遊戲」性質。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可以玩弄韻律、改變組合,讓同樣的內容更有意思。
於是,文學開始有了趣味。而感到同樣趣味的人,就會產生「共鳴」。有人喜歡詩歌、有人喜歡小說;有人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有人喜歡悲傷的故事。 當人們被文學作品感動了,因此改變想法時,就會衍生出「行動」。就像你看到一則令人激動的社會事件時,會想要捐款、投票或加入討論一樣。
隨著歷史演進,人們累積了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於是,一些最耐人尋味的作品「傳承」了下來,成為整個社會的集體記憶。
而每個世代的新作家,則都在這些記憶的基礎上,寫出更「創新」的作品,讓人們的記憶庫更加豐富。這種記憶庫,我們稱之為「文學史」。而屬於臺灣的記憶庫,自然就是「臺灣文學史」。
那些發亮的名字和作品,就是臺灣文學最耀眼的群星了。
在這本小書裡,我們將透過十一個主題,讓你能簡要地理解臺灣文學史。這是以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常設展為主軸,進一步加深說明的一系列文章。或者,你也可以想像成,這是一本立足於我們的生活,陪你仰望文學星空的書。
一部臺灣文學史,可能比大多數人以為的都要豐富多采。它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包括不同風格的漢文、日文、臺語文、客家話文、原住民族各族的族語,分別以拼音文字或象形文字來書寫,乃至於不落於書寫的「口傳文學」。它受到歐美、日本、亞洲各國文學思潮的影響,也同時有臺灣本土自己的思考。它是傷痕累累的歷史,也是承載文明夢想的歷史。它有知識份子雅緻細膩的情思,也有勞苦民眾質樸的腔調,更有通俗好讀的想像力。
十一個主題當然不足以窮盡臺灣文學史的一切,但我們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大致的印象,知道我們的文學群星從何而來,又有何光燦奪目之處。如果你願意,也歡迎你特別注意,在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之中,是如何看待類似的問題的——比如「鄉土」、「現實」、「美學」、「語言」、「實驗」之類的關鍵字。在同一問題上,「不變」是傳承、「變」是創新,而這兩種路徑的拉扯,構成了臺灣文學史演變至今的動力。
現在,故事要開始了。我們要先從「沒有文字」的時代開始講起,那是大地上還沒有光害,星光仍十分明淨的年代.......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文青養成指南 : 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
五南書店→《文青養成指南 : 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