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采風

【書籍試閱】《我的鑽石人生:林沖回憶錄》

【書籍試閱】《我的鑽石人生:林沖回憶錄》

林沖是本國戰後第一位進入國際演藝影視世界的從業者,也是極少數在歌、舞、劇三方面都受過專業訓練的舞台全才。

從一個至異鄉發展的無名外國人,最終成為名享亞洲的超級巨星,他的成功除了個人堅持的意志、不懈的奮鬥及絕對的敬業外,亦與台灣更迭的統治權力演變、日本的現代化歷程、冷戰氛圍下的英屬香港與東南亞華僑的在地發展等等時代大環境有密切相關。

其生命歷程呈現的不只是個人的奮鬥史,亦是一部微型的近代台灣史。

作者簡介

吳思薇

  國立臺灣大學日文系、外文系雙主修畢業,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研究。曾獲梁實秋文學獎第22屆、第32屆之譯文組評審獎,以及參與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英譯工作。與王善卿合著《寶塚流:戲劇、音樂、服裝》一書(2019,奇異果文創),並於《寶塚講座》、《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均為2016,奇異果文創)二書中擔任特約撰文。

王善卿

  臺灣大學中文系、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班、歷史所博士班畢業。曾參與貓貍文化工作室《北管亂彈戲》專輯復刻,與林曉英教授一起獲得第二十八屆金曲傳藝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著有《從超市向世界出發:超市裡的歷史田野》(意念文創出版,2018)、《橄欖油到蘋果酒:超市裡的歷史課》(意念文創出版,2016)。與吳思薇合著有《寶塚流:戲劇、音樂、服裝》(2019,奇異果文創)、與張秉瑩合著《寶塚流:神、巫女、陰陽師》(2019,奇異果文創)、《寶塚講座》、《寶塚與歐洲最美的皇后》(2016,奇異果文創)。與上海大學歷史系肖清和合編清初天主教檔案《天儒同異考》(橄欖出版社,2015)。

目錄

推薦序 /劉國煒

主編序 /林文淇

作者序 鑽石鑽石光芒長/吳思薇

第一章 與初心共舞

第二章 打磨淬鍊在異鄉

第三章 星光綻放在東瀛

第四章 鑽石鑽石亮晶晶

第五章 人生的舞台有雨也有晴

第六章 只要活著,我就會一直唱下去

附錄一 林沖與邵氏歌舞片的轉型

附錄二 林沖港台演出作品列表

附錄三 林沖出版唱片列表

附錄四 林沖日本演出作品列表

書籍試閱

鑽石鑽石光芒長:精心打磨、純淨璀璨的舞台魂

「林沖」這名字常與「鑽石」一詞連在一起,主要是因為他在邵氏的成名作《大盜歌王》中演唱的歌曲〈鑽石〉紅遍大街小巷,將其推至港台一線明星的位置,旺盛人氣直達東南亞,不僅一圓林沖小時候的明星夢,讓他如鑽石般閃耀在演藝圈,更在華人流行音樂史畫下一筆「好似彩虹一模樣」的鮮豔色彩。此後「鑽石」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象徵,連帶也讓「香港」成為他在大眾記憶裡面的亮點,而當地至今仍有許多他的粉絲。

  不過本書要強調的,並非多數人認識林沖的「起點」——「鑽石歌王」在香港發光發熱之後的萬丈鋒芒,卻是他自身演藝生涯的「原點」,也就是這顆鑽石尚在「原石」狀態下,一路打磨拋光的過程,特別是一九六年代前半在日本的發展。關於這段經歷,林沖陸續在媒體上提過一些,但熟知箇中情況的人並不多,充分了解其重要性者更是少之又少。以華人男明星而論,他在日本影、視、劇、歌等多方面的種種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及;遑論他曾親眼目睹或體驗的日本演藝圈盛況,對當時出國大不易的台灣人來說,如同鑽石切面反射出的燦爛絕景,壯觀而目不暇給,就算在今日看來,也依舊有種奇幻的不可思議感。是以本書特地將重點放在「林沖」這顆鑽石的培育基礎(青春時代的藝文陶冶),與琢磨成器的歷程(旅日時期的專業訓練)。這兩者構築了林沖的前半生,也是成就其後半生的關鍵。

  林沖父親出身台南鹽埕地區望族,是台灣第一代接觸日式教育體系者,又赴早稻田大學深造;母親則畢業自培育日本現代音樂人才的中心「東京音樂學校」,是「摩登」時代的典型女性。兩人均受過明治維新後西化成果的洗禮,擁有西洋音樂的基本知識和觀賞藝文活動的興趣。如此文化背景,讓林沖在幼時就有機會看到蔡瑞月的現代舞表演,且觀後感想並非「男女共舞傷風敗俗」,而是「男子也能舞出美好」。這種對現代表演藝術的喜好與體認,激發了林沖強烈的表演欲望,促使他向蔡瑞月習舞,獲得踏進演藝圈的利器;以日語溝通的家庭環境則養成他堅強的日語實力,為之後赴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林沖受東寶知名導演菊田一夫提拔,從學生助理成為唯一踏上寶塚舞台的華人男星一事,既可解釋成幸運,亦能視為日本當下「香港熱」與「混血明星瘋」的投射結果,更可謂是大好時機落在準備周全者的身上:東方舞蹈和語言能力的彼此加乘、西化教育的深遠影響,還有個人孜孜矻矻、日復一日的精益求精和努力不懈,不僅開啟林沖在日本的大好星途,也協助他迎向一個更為「現代」的廣大舞台。

  何謂「現代」的廣大舞台?透過林沖在「東寶」這個大型娛樂公司的經驗,讀者得以一窺當時東亞最先進的演藝事業體制如何運作:由歌舞教學至服儀梳化、從經紀系統到待人處世,在井然有序、層級分明的專業訓練下,藝人得以逐步累積實力,建立在藝能圈內的人脈與圈外的人氣。若進一步跟隨林沖活躍的足跡,則更像在日本演藝界的盛世走了一遭:彼時掌管東寶演劇部門的菊田一夫,正準備上演首部日語版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而林沖參與的《香港》便是菊田為此所做的先行嘗試;當台灣剛於一九六二年成立第一家電視台時,日本諸多電視台正流行現場直播,包括林沖最常參加的綜藝節目、東亞益智問答節目的始祖《比手畫腳》(ジェスチャ-);在林沖踏入日本歌壇之際,昭和時代的流行音樂(歌謠曲)正要邁向全盛期,樂曲風格開始多樣化;至於林沖開始登上大銀幕的一九六二年,雖然日本電影票房已受電視普及影響而日漸下滑,但他所在的東寶仍持續發行不少叫好叫座的片子,他自身則順利搭上「香港熱」,演出東寶香港系列作中的兩部;連林沖在工作之餘欣賞的歌舞秀,都能一次網羅寶塚、松竹、日劇等多元精采的表演……矗立在林沖眼前的,是當時東亞最頂尖的演藝圈,而他幾乎方方面面都參與到了,成績還挺亮眼。

  此外,圍繞在林沖身旁的熠熠星光,也是燦爛得幾乎讓人睜不開眼:越路吹雪、寶田明、三船敏郎、小林幸子……光是列出這些昭和時期巨星的名字,就足以引發不少驚嘆。他們或與林沖同台共演,或與他結為好友,或是帶給他表演上的靈感與啟發。而林沖憑藉自身努力躋身眾星之列,用自己的存在向我們宣告:日本演藝圈的盛世風華,其實離台灣並沒那麼遠。他以嚴格的自我要求與訓練、以及對自身形象的注重與呵護,於短短數年間在異地開拓了一片華麗輝煌的藝能世界;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應當要記上一筆。更重要的是,他在日本累積的演藝經驗、專業知識與工作態度,正是日後得以在華人圈大紅大紫的堅實養分,為其表演增添一股無人能及的魅力與特色。

  簡言之,沒有當初的「日本」,就沒有後來的「香港」,也沒有現在的「鑽石歌王」。因此旅日發展的這段人生,既是林沖本人念茲在茲、期待更多人注意到的艱辛回憶,亦即本書作者希望能為後世研究者留下的貴重記錄。──吳思薇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我的鑽石人生:林沖回憶錄》

五南書店《我的鑽石人生:林沖回憶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