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學習

【書評】在運動場上戰勝自己,挑戰一切不可能:《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上稿時間:2021/07/19   
撰稿人:金湘斌 
【書評】在運動場上戰勝自己,挑戰一切不可能:《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透過文字帶領讀者瞭解臺灣女性運動員的生命故事,金湘斌簡要介紹臺灣運動史,讓運動員們的故事感動更多讀者。

文/金湘斌

   艾莉森.沃爾夫於《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乙書中曾述及,在西方女子教育興起與普及過後,女性才得以慢慢擺脫社會制約與家庭空間的框架之中,走出女性三K黨──孩子、廚房、教堂等傳統價值觀之社會角色規範,並為「女力時代」的來臨構築良好的根基。

  同樣地,在東亞不難發現傳統社會觀念對女性設定出應具有溫婉賢淑、賢良淑德形象的要求,且根植於「賢妻良母」的價值觀當中,進一步賦予女性克盡妻職與母職之家庭責任。不過,隨著二十世紀初期時代背景的變遷、社會結構的轉變、女性意識的抬頭,以及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門戶敞開,皆使得女性一躍成為轉變社會面貌的新興階級。

  接受教育後的女性,不僅能走出家庭步入職場,扭轉柔弱之刻板印象,甚至逐步在社會上凝聚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並成功颳起強大的「女力」旋風,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優異實力與綻放光芒,一夕之間「女傑」輩出。

   回到本書的主題——「女子運動員」,首先回顧女子運動競技史可得知,在古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基本上是禁止女性參與、觀看的,雖說有專為女性開辦的赫拉運動會,但對於女性參加運動競技仍有諸多限制;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中並無設有女性的參賽項目,直至1900年「第二屆巴黎奧運會」,才在網球與高爾夫球兩項目中,開啟女子運動員參賽的濫觴。雖說,之後女性選手參加奧運會的人數與競賽項目有逐漸攀升的跡象,不過礙於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爵士(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1863-1937)的反對下,19321936年女性能參與奧運會之項目不多,且人數也僅約男子選手的十分之一,間接壓抑了運動場上的女傑們。

  接著,再將焦點轉至臺灣女子運動員,從1948年至2021年為止,代表臺灣實際登上奧運會場的總人數共計有790人,其中女性289人,佔36.58%。若再深入從各屆臺灣女子運動員參加比例(19480人,佔0%;19560人,佔0%;19603人,6.38%;19644人,9.75%;19688人,19.04%;19727人,31.82%;19848人,13.55%;198819人,37.25%;199211人,29.72%;199642人,56.75%;200034人,61.81%;200439人,44.31%;200826人,37.14%;201224人,54.54%;201630人,54.54%;202134人,50%)觀察,可得知女性參加人數不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甚至還於1996年時首次超越臺灣男子運動員參賽人數,至2000年時更達61.81%,一舉躍升成為臺灣體育運動界征戰國際舞台的主力。

   再者,若細數臺灣女傑披上戰袍出征海外之事蹟,則不得不提及:19321936年為「光耀臺灣」而努力試圖登上奧運會舞台的林月雲;1968年臺灣女子運動員歷史中首位奪下奧運會獎牌的飛躍羚羊——紀政;1988年在奧運會跆拳道示範賽為臺灣踢下金牌的陳怡安;1994年在廣島亞運會奪金後道出「願用金牌換國旗」的風速女王——王惠珍;2004年為臺灣奪得首面奧運會金牌的陳詩欣;2008年在奧運會「死也不放掉槓鈴」力舉萬斤的超人——陳葦綾,以及在跆拳道場倒下11次仍奮勇站起的蘇麗文;20122016年為臺灣兩度在奧運會奪金連霸的許淑淨等人。上述的臺灣女傑,均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姿態,或是卓犖超倫之運動技術,為臺灣創下一項又一項傲人的成績紀錄,更為臺灣書寫下一頁又一頁精彩絕倫之傳奇事蹟。

  在島嶼故事系列叢書之《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中,作者群們以「哨聲一響,競技開始,在運動場上戰勝自己,挑戰一切不可能,我們是——女傑」為題眼,貫穿起「懷揣感謝扛起世界  郭婞淳(舉重)」、「身負眾望力爭上游  林姵彣(游泳)」、「賦予旅行非凡的溫度  柳怡卉(鐵人三項)」、「異中求同打出一片天  黃偵玲(格鬥)」、「情繫駿馬的馳騁人生  葉繡華(馬術)」、「打造足球理想國  呂桂花(足球)」、「逐夢追求自我的碧海嬌娃  周郁穎(衝浪)」七位來自不同運動領域的臺灣女傑之生命故事,並期望藉著精煉的訪談撰述與寫實的鏡頭取照,詳盡地記錄她們的成長背景、訓練情況、心路歷程等,帶領讀者們一同窺探女傑的真實面貌。

  閱讀該書的過程中,不僅能聽到女傑們闡述著她們面對運動傷害、背負大眾期望、父母認同問題、各國文化衝擊、訓練狀態低迷、運動轉項歷程等問題,對於深藏於她們內心之中的心靈故事、運動信仰,以及人生哲學等,皆一層一層地剝開,並予以捕捉陳述。舉例來說,郭婞淳始終抱持著回饋與感恩的心,甚至還萌生「回臺東開早餐店」的念頭,只為照顧沒辦法吃早餐的孩童;黃偵玲的「叛逆」與桀驁不馴,帶領她走進綜合格鬥的世界,進一步發掘對故鄉的眷戀與使命感,因而發願用汗水、疼痛與血淚為國爭光;周郁穎沒有女生的樣子,對大海的坦率、與海洋的共存,讓她能習慣身旁的閒言閒語,只願能捉住每道浪頭站在沖浪板上,實踐讓臺灣不缺席國際職業賽事的理想。上述的種種,不正恰好道出臺灣女傑能以堅持、獨立、努力與付出的精神,排除各種困難、擺脫世間束縛,用自己的力量成功走出屬於「女力時代」的一片天。

  此書還有一個特點,作者群以文字書寫的方式,記錄著每位女子運動員採訪當下的實際狀態和真實想法。而採用「用鏡頭看女傑」的專欄,更是讓讀者可以透過鏡頭觀看女傑,瞭解她們在各個領域努力不懈、力爭上游的紀實。有趣的是,或許正因較不具學術的韻味,故在少了制式的羈絆下,順帶也譜出多元呈現的美麗面向,相信喜歡臺灣體育運動史、運動員生命故事,以及熱衷體育運動的朋友,在翻閱臺灣女傑點滴故事的時候,勢必能感受到她們的熱情、專注、努力與信念,甚至還會觸動你、我內心深處對體育運動的憧憬!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五南書店→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a
金湘斌
金湘斌,日本金澤大學人間社會環境研究科博士,專長領域:體育運動史學。目前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