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讚嘆的是,透過張淑香老師在《相看牡丹亭》中,不論行文的風格是論文或是散文,談論的不管是理性的學術論述,或是感性的生活點滴,字字句句經由老師筆下的文采,一一綻放成一朵又一朵,璀璨芬芳的書裡繁花……
文/侯剛本
崑劇:永垂不朽曠世經典
崑劇,又名崑曲。它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的蘇州。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隨著傳唱流佈風靡全國。
操著中州韻,唱著水磨腔,絲竹鑼鼓藉由台上劇藝高超的男女演員們,搬唱著四界地方巷弄傳誦的精彩故事;以及文人學者們駕馭精練的文字,精雕出一部又一部引人入勝的曠世劇作。豐富的展演元素與精緻的藝術規範,共時同步之間連帶影響著百家爭鳴的地方劇種,因此崑曲又有「百戲之母」的至高尊稱。
隨著時空的推進,當崑曲來到20世紀的中葉,曾經一度瀕臨絕種斷唱的命運。所幸當局政府的發現與關注,才又讓如此溫婉美妙的劇種,得以延續著世代傳遞的香火,進而成為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崇高認定。
從白先勇到張淑香
白先勇,知名文學家及劇作家。生於廣西桂林,成長於香港與台灣。二十世紀華文文壇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者,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長居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文學,1994年退休後潛心練習氣功養生。
張淑香,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台大中國文學碩士畢業之後,負笈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長年醉心研究文學理論、中國詩詞、中國戲劇小說。與崑曲的結緣始於大學教授「詞曲選」的課程。而後隨著當時的文建會與傳藝中心支持舉辦崑曲的傳習計畫活動,因著精進教學與探索新知的動力,開始接觸崑曲,遂從此著迷。
白老師與張老師同是耕耘文壇,也均學貫中西揚名立萬。透過書中知悉千禧年白老師給張老師的卡片中,得知白老師大病過後對張老師敘述裡言道:
上天留我下來,大概還有未竟之業,要我完成,譬如復興崑曲大業……
如此看似隻字片語的幾筆心事,卻是任重道遠的宏大志業;坦白說,這背後若沒有「牡丹幫」眾多有志之士,各自出錢出力奔走串流,憑藉著一己的力量,的確很難席捲出2003年之後,恰似《青春版牡丹亭》如此文藝復興的旋風。以及隨著《青春版牡丹亭》之後,同樣是透過張淑香老師妙筆重生的《玉簪記》與《白羅衫》,先後三部劇作的編撰,以及各地巡演頻創佳績的努力,古老崑曲才能又在21世紀的時空土地上,欣欣向榮,遍地開花……
修編之難,取捨之間
若從戲曲劇本的文本類型觀之,大致可分為「骨子老戲」、「新編戲」與「修編戲」。所謂的骨子老戲,它就是不改唱腔台詞,不動故事情節,依著老路子流派套路百年傳唱。觀眾們進到劇場後其實想要聆賞的,就是那份原汁原味的古調古韻;透過時空穿越的心靈品鑑,領受骨子老戲不退流行的深層魅力。
至於新編戲,則是以今人的觀點端視古事,然後用今天的價值觀,撰述著對於這段故事的重新爬梳。通常新編戲的編寫方式,會依照當代觀眾觀劇的集體習慣,讓場次更緊湊且情節更具張力,並在人物的刻畫與性格的塑造上,給予更多有血有肉的立體面向。由於沒有特定的包袱必須掛記留意,也讓劇作家在撰寫這樣的文本時,可以更自由自在地徜徉創作的歷程。
有別於毫不更動的骨子老戲,以及自由揮灑的新編戲,修編之難便是要在既有的框架之內,局部小心謹慎更動可以更動的段落章節。通常修編者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文化底蘊,加上對於舊文本的熟知通透,才有可能進入到如此高難度的「手術工程」。修編者通常最先動刀的,是先剔除掉冗贅繁述的場次,然後再來針對舊文舊詞,給予當代轉筆的拋光與潤色。乃至前後連貫之間通順之後,若有餘力,再將人物性格的重塑,以及情節速度的調整、故事背後所欲意呈現的宗旨與意涵,藉由修編劇作家的努力,一一增添逐步完成。也就是說,在不動框架的前提之下,還要將內容物進行美輪美奐的整飾。整飾得好,皆大歡喜;若整飾壞了,便是被四方酸民罵到臭頭。
誠如張淑香老師所言,無論是《青春版牡丹亭》,或是《玉簪記》與《白羅衫》……
;這些舊有傳唱下來的經典之作,「如何更動」對於一個後人而言,皆是一項步步為營的莫大挑戰。所幸因著白先勇老師的識人慧眼,加上張老師穩如磐石的國學根基,加上「牡丹幫」兄弟姐妹們的支持與力挺,以及作品推出後各界觀眾們的讚揚肯定,方有如此不易的偉業豐功。
舊瓶新酒,復古流行
確實,如何將舊有元素透過今天的包裝再現,重新拿到全新當代來重新審視,即便編劇導演端都已經做足了努力,倘若沒有上好的演員將之唯美呈現,也很難吸住當代觀眾嚴苛的眼球。於是就在諸方名師的雕琢之下,俞玖林與沈豐英兩位郎才女貌的完美組合,總算不負眾望扛起票房壓力,在磁實四功五法的內在功底,增添上祖師爺賞飯吃的眾多條件,才能讓崑曲如此古老的藝術,呈現在21世紀的廟堂舞台上,留予後世之人品識瞻仰。
儘管面對著五花八門的娛樂當前,慶幸每個不同的世代裡,都有著一批內建「老靈魂」的觀眾,他們對於古典文史哲的熱愛,以及對於「傳統戲曲,當代傳唱」的大力支持。這樣的支持不僅僅只是坐在台下觀賞品味,甚至更有熱血之輩經由崑曲的藝術之美洗滌後,願意尋找習得門路跟著哼唱演練,甚至找到機會粉墨登場實踐所學。由此可見,如此「聖火傳承,世代傳唱」的榮景,肯定是白先勇老師與「牡丹幫」的群策群力之下,異象一致的終極願景與期待。
快快開卷《相看牡丹亭》,品味張淑香老師字裡行間,人生如戲的綺麗繁花……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相看牡丹亭》(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相看牡丹亭》(另開視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