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學習

【書評】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

【書評】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

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郭美女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阿美族歌謠,透過導讀,讓讀者更能瞭解這寶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文/郭美女

阿美族的複音歌謠現象,自1943 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首度調查記錄以來,就受到學界的重視,其中阿美族歌謠中「自由對位」的複音現象,不僅具有高度的評價,更是臺灣原住民音樂學者們重要的研究對象。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採用了阿美族馬蘭部落長老郭英男夫婦演唱的〈歡樂飲酒歌〉作為宣傳短片的背景音樂,不僅引起社會大眾、民族音樂研究學者與愛好者、馬蘭部落阿美族人等不同層面人士的關注和迴響;尤其郭英男於亞特蘭大奧運宣傳曲中出現的歌聲,讓馬蘭部落的悠揚感人歌謠一舉成名,更促使馬蘭族人以傳統歌謠重新維繫族群的向心力。

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是族群先祖留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和珍貴寶藏;但隨著社會形態的改變和衝擊,造成傳統音樂文化無法繼續扎根於生活之中,年輕人大多對傳統歌謠興趣缺缺,使得口耳相傳的傳唱方式漸漸面臨危機。近年來民族音樂學者呂鈺秀教授與臺東的原住民藝文團體杵音文化藝術團攜手推廣臺東阿美族傳統複音歌謠不遺餘力;不僅讓更多年輕族人學習傳唱,傳承部落音樂文化,更催生了樂譜的採集和本書《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的出版。

呂鈺秀教授所著《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敘述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的採譜及其重要性,除了介紹複音歌謠的特殊性和價值,說明台東馬蘭地區阿美族人的傳統複音歌謠,具有豐富的複音和即興唱法;其傳統性唱法出現於農耕、生活及祭典中,並檢附聚會所歌謠、農耕歌謠、歡樂歌謠、生活歌謠等四類型歌謠之樂譜。

「馬蘭」是族人對居住地的稱呼,以目前台東市劃分之行政區域來看,馬蘭位於臺東市新生里、馬蘭里、中心里及更生里一帶,馬蘭最重要的兩個社會組織,是以女性為核心的母系氏族組織(sarawinawina),以及男性為核心的年齡階級組織(masakaputay),分別主導親屬與政治組織的互補性和親屬關係與年齡階級形成的階序性。馬蘭阿美族其歌唱態度與方式,可分為(一)男性長者在豐年祭時所唱的祭儀歌謠,此類歌謠通常節奏較長,(二)男女合唱的拜訪、除草、除喪歌或治病歌等,其演唱最主要的三個觀念:領唱與和唱、高音與低音的聲部劃份、旋律「彎曲」(ikung)的即興變化。「彎曲」指的是旋律在音高、節奏上做即興式的變化,每一首複音歌曲各自有其習慣之旋律骨幹架構,演唱者以此架構為根據,將歌謠的旋律節奏與音高做即興的變化,稱為「彎曲」。旋律的「彎曲」是馬蘭族人歌謠演唱中最重要的觀念,這種即興變化的歌唱技巧,是造成複音現象的主要因素。

馬蘭阿美族的複音音樂,於 2012年經台東縣政府文化處登錄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成為臺灣傳統藝術類無形文化資產的一部分。2021年4月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更通過中央文化部審議,以「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晉升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顯示出臺灣原住民音樂在社會文化功能的研究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地位。Macacadaay一詞具有歌謠循環不斷之意,「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的獨特歌唱方法,被黑澤隆朝以「自由對位」稱呼,並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

馬蘭族人的阿美語彙中,沒「音樂」一詞,也不需要藉助「標題」來分辨不同的歌曲,與音樂最直接相關的字彙是 radiw,也就是「歌」,「唱歌」則稱milaradiw,通常大多數的歌曲只有襯詞而不具有固定實詞,因此,歌曲之意義不一定得藉由實詞才能表現,也不受歌詞語義的限制。目前傳統馬蘭複音歌謠歌曲傳承仍保存在部落長者記憶中,一般而言,領唱者為族群年齡階層領導者或擅唱者,高音部分聲音高而清澈者,餘眾可唱低聲部。可見,馬蘭阿美族的複音傳唱,不僅是傳統表演藝術,也是凝聚族群意識、傳承部落文化的展演形式。

《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以傳統阿美族歌謠做為音樂教學之教材和推廣之用,為了適應當今的社會環境,不論在歌謠的曲名、歌詞、樂譜的選擇、讀譜方式或樂譜的應用,都有明確的提示和說明,本書的編排內容和說明對教學者或學習者而言,可說是非常實用的教材和指引,其特色如下:

 

歌詞:本書所收錄的歌謠,均以無字面意義的聲詞歌唱,並強調無意義聲詞的創唱和自由性,歌謠的歌詞部分除了以羅馬拼音表示,也附上同音的漢字,提供給學習者不同的需求者和應用。

樂譜選擇:將同類樂曲放在一起,並對樂曲進行排序,同一首歌謠提供不同耆老相互搭配的唱法,在學習上打破了前後順序之限制。

讀譜提示:歌謠樂譜以首調記譜方式,採用無升降記號的形式;並以一個大樂句段落為單位,以虛線為界線;如歌者在大樂句中某特定地方切斷,在五線譜上方會標示逗點。

樂譜在教學上的應用:使用一種樂譜演唱,將馬蘭阿美族的高音與低音,分成兩個聲部進行教學,避免兩個不同歌者的同一樂譜,在一個團體中同時演唱。

 

在世代流傳的過程中,傳統歌謠的學習如僅以口耳的傳承和習唱,其歌謠的面貌將因地域、時代的改變而呈現不同樣態,尤其馬蘭歌謠強調個人即興色彩,在音樂無記錄方式的狀況下,歌謠脫離原來傳統面貌的情形可能更加明顯。因此,以音樂教育的推廣和傳承角度而言,《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所編列的傳統歌謠具有其正面的重大意義。唯一要提醒教師的是,在教學時的選曲必須考慮學生的音域問題,例如第一單元的〈悲傷之歌〉以及第三單元的〈拜訪歌〉高音部分出現多次fa sol la等高音,這些音高已超過一般學生的音域,尤其對於沒有學習正確演唱技巧和了解氣息的支撐與運用者,要唱出轉聲區以上的頭腔高音fa sol la,存在著相當的困難度,如果勉強用力嘶吼演唱,將造成聲帶的受損或信心的打擊和挫敗,這是教師和學習者值得慎思和注意的。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
五南書店→如何歌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一本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教材

a
郭美女
經歷: 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教授/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系主任/音樂推廣研究主任, 教育部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審查委員, 教育部國民小學師資培育聯盟常務委員, 教育部國民小學藝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常務委員會、 教育部全國音樂比賽/師生鄉土歌謠比賽評審委員,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專門人才學術專門著作」/「原住民族樂舞祭儀藝術人才培育」審查委員, 海峽兩岸合唱節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