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科學

【書評】《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書評

 上稿時間:2022/08/13   
撰稿人:謝瑜真     編撰:謝瑜真
【書評】《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書評

《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記載著十年來路殺社的點滴成果。曾任文字記者的謝瑜真從個人經驗談起,和讀者介紹「路殺」的觀念以及導讀本書。

文/謝瑜真

  「路殺」(roadkill)指的是因交通建設或其附屬設施所導致的動物傷亡,這一詞算是隨著科技進步而誕生的詞彙,在物種豐富的臺灣,也是難以忽視的問題之一。當人們的足跡與動物們的生活領域重疊,這個現象便無法避免地在各地出現。

  《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中心(簡稱特生中心)出版,記錄了從2011年路殺社發起開始,計畫中所執行、調查、研究出來的數據,記載著十年來路殺社的點滴成果。書中一開始便列出的長長名單中,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認真投入於路殺研究中。因內容多為資料與統計結果,如果是想看路殺調查者的心路故事,這本書可能不適合當你的首選。但如果想初步了解路殺知識,以及路殺研究所帶來的成果等等,那這是一本非常詳細的資料書。

  路殺社將路殺資料收集模式分為三個階段:機會型資料、系統型資料與社區型資料。其中的機會型資料,有大部分仰賴一般民眾的供給。民眾們可將自己遇見的路殺拍攝下來,並回傳到路殺社的資料庫中。靠著現今智慧型手機的發達,任何人都可以在看見路殺的時候將照片拍下,並利用定位系統記下位置。路殺社也建立臉書社團,讓民眾可將照片貼上,社團中除了有官網連結,能讓拍攝者回傳資料,也有教導撿到路殺動物時如何處置屍體的貼文。

  路殺社的宗旨之一是改善路殺,但在全民參與的過程中,也達到了公民參與科學研究(Citizen science)、生命教育的效果。觀察屍體並不是一件禁忌的事,而是透過接觸到一個生命的逝亡,學會尊重生命、環境保育。

  對於路殺的第一印象,源自於我一位大學唸生態系的朋友。在他的臉書貼文中,經常可以看見動物路殺的照片。並沒有人規定他必須這麼做,也不是為了學校的報告,他就是一直記錄著身邊所發生的路殺。有時是蛇、有時是貓,照片中的動物都因撞擊或輾壓而不完整。漸漸的,我發現他將路殺紀錄當作是一種義務,一種對因人類而丟失性命的生物負責的義務。

  或許是因為身邊都是同溫層,從沒有人在我朋友的臉書留言說那些血肉模糊的照片令人反感。在沒有路殺概念的人眼中,路殺就是野生動物橫死於馬路。但這樣的事件,長期的累積與頻繁發生,可能會導致一個物種的滅亡。動物們僅是在生長的環境活動,便身處險境,是人類當初在建設時沒有考慮周全所產生的後果。若珍惜與尊重生命,就必須重視路殺。

  在這本書中,其中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對臺灣路殺動物種類多寡的統計。說到路殺,大家所直覺先想到的也許是擁有多人關注的石虎,或者是較常見的貓或狗等動物。但結果顯示,蛙類是臺灣路死數量最多的類群。不同於哺乳綱、鳥綱生物,蛙類的體型通常嬌小,很難被人察覺到,也可能在被發現前,遺體就隨著車輛的輾壓而破散。這讓人想到,那些最常發生的事,往往是我們身邊最微小、最不易察覺的。而這法則在自然界同樣適用。

  拍照、回報這樣看似簡單的步驟,卻能達到相當大的效益。路殺調查所達到的資訊中,蘊含著各式各樣的用途。掌握了路殺動物的數字,其實就等於掌握了各地物種分布的數據。路殺社除了單純記錄路殺,也從得到的數字衍伸出各項事務,例如得知各地遊蕩犬貓的分布,藉以將某些特定地區特別監控。「毒蛇鼬獾咬傷就急資訊站」網站,也是依據路殺社對於蛇類、鼬獾的統計而設立,並將這些資訊作為抗蛇毒血清分配的依據。

  這些資料與數據,也鋪成細細長路,為路殺社引向改善路殺的方向。利用調查出的資料找出路殺熱點,可以在路旁加裝路牌、防護引導圍籬,甚至與導航系統合作,在經過該路段時提醒駕駛注意路面。書中也提出實際例子,如苗栗台3線食肉目路殺預警系統、北橫台7線引導蛇類與蛙類攀附的菱形網、新北市承天路的格柵式地下通道等等,都是為改善路殺而增設的設施,也都實際得到了成果。

  而動物的屍體,也會做為調查的一環。路殺社自成立起,便請求參與者協助採集死亡動物並寄送。扣除屍體狀況不佳、非目標物種後,其餘標本,會依需求送至不同的單位進行三種作法:疾病檢驗、大體教學或是標本典藏。疾病檢驗包含狂犬病、禽流感、重金屬等分析檢驗;大體教學則是送至學校中的生物相關系所或機構,進行解剖會分類學研究。而路殺動物製成的標本,會由路殺社製成標本送至博物館或學院研究系所中典藏,以供人們了解該物種的樣貌。

  除了在硬體上改善路殺外,在人力上,路殺社也希望培養民眾對於物種辨別的知識。由2022年開始,路殺社團隊以線上教學的方式,供給民眾學習物種分類。這種「分散式智慧」的作法,不僅能培養民眾對物種的知識,也能減輕研究團隊的負擔。

  書中表示,秋季是動物路殺的高峰季節,剛好與現在撰文的時節相同。物種們需要交配繁殖的時刻,也容易因活動繁盛遭遇路殺,原本是本能上的追求生機,卻同時伴隨死亡的脅迫。如果你想了解關於路殺社的運作、路殺如何記錄與改善,都很適合閱讀這本書,也可以加入路殺社的臉書社團。即使沒有親身投入路殺工作,只要我們培養了相關意識,就足以讓環境成長。讓那些在馬路上消逝的生物靈魂們,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牠們的生命。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謝瑜真
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曾任文字記者,現職為唐青古物商行店務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