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學習

【書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8卷第1期(國家教育研究院)

 上稿時間:2022/04/15   
資料來源:https://journal.naer.edu.tw/
【書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18卷第1期(國家教育研究院)

  〈各擅勝場:剖析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育之學制變革〉,採用文件分析法,探究博洛尼亞宣言後德國職教師培之學制變革。德國高等教育學制採行學/碩分級學制,隨之職教師培開啟了「連貫模式」、「順序模式」與「混合模式」。「連貫模式」在學碩班都開設主輔修專業,以及教育學相關學科;順序模式在學士班僅開設主修專業,並延續至碩士班,其他課程僅開設於碩士班;而混合模式與連貫模式開設的課程完全一樣,但教育學相關學科為一獨立模組。順序模式在學碩兩級之間的轉換最具靈活性,最能解決教師短缺問題;而連貫模式則在學碩班開設緊密圍繞師培的課程,且透過「工作過程導向」之課程建構與實習制度, 最能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弱點,二者「各擅勝場」,分別能解決舊制的不同困境。

  〈幸福感教學 2.0 融入正向園藝療育課程對學生心盛與幸福感之影響〉,旨在修正幸福感教學 2.0 模式,融入正向園藝療育課程,對學生心盛與幸福感的影響。幸福感教學 2.0 模式,以「運用心盛引入概念」、「心盛體驗與行動」至「心盛評估與反思」融入課程。幸福感教學 2.0 模式與幸福感教學 1.0 模式不同在以心盛理論或新幸福理論作為核心要素。研究上以「正向園藝療育課程」50 位學生為對象,採用「心盛量表」與「幸福感量表」進行量化成效評估;同時, 以撰寫學習回饋單,並針對回饋單內容進行質性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幸福感教學2.0 模式適用於正向園藝療育課程,學生在「心盛」、「正向情緒」、「自主」及「幸福感」上有顯著提升;其次,以「運用心盛引入概念」、「心盛體驗與行動」至「心盛評估與反思」幸福感教學 2.0 模式,導入園藝療育活動實作,並請學生課堂實作後,實際招募團體帶領的過程,能將所學具體實踐於未來在園藝輔療訓練。

  〈師資生線上負向情緒調節體驗之探究〉,旨在透過「負向情緒調節體驗平台」,廣泛地分析師資生面臨線上「師資生困境故事」所進行的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包括:第一,融入意義治療法之概念,探討師資生從該困境故事中看出的潛在正面意義(開放式問題一);第二,探討師資生若為該困境故事主角,擬採取因應以舒緩負向情緒的方式(開放式問題二)。本研究以質性內容分析法之傳統內容分析取向,分析上述開放式問題一與問題二,並搭配量化 的資料進行初步探究,期望研究結果能為我國師資培育的輔導與教學實務提供一些建議。

  〈應用信心指標選擇題以保留學習知識:以系統程式課程為例〉為英文稿,研究中提出與傳統測驗設計選擇題不同的選擇題模式,稱為信心指標選擇題(confirmatory multiple-choice question, CMCQ)。即測驗過程需給予每一選項信心指標,以表示對於該選項的確認程度,因此學生面對每一選項皆要全盤思考,將腦中學習過的課程知識整合,方能作出正確答案。同時為了檢測本研究設計能有效達到知識保留,讓學生在作答過程可以回顧先前學習過的內容,因此與一般的選擇題測驗及僅給予作答結果信心指標的選擇題測驗(confidence-based marking multiple-choice question, CBM-Based MCQ)進行比較,實驗結果顯示使用信心指標的選擇題測驗複習課程內容可以顯著幫助學習者更有效記住課程內容,這也是因為相較於回答一般選擇題或 CBM-Based MCQ 相比,對於每個選項都要確認信心指標的 CMCQ 更能刺激學生進行更徹底的思考,對學習過的內容反思,以達到知識保留。

 

 

張源泉

各擅勝場:剖析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育之學制變革

陳柏霖
幸福感教學2.0 融入正向園藝療育課程對學生心盛與幸福感之影響

黃絢質
師資生線上負向情緒調節體驗之探究

賴建宏、鍾斌賢、夏延德、林聰武

應用信心指標選擇題以保留學習知識:以系統程式課程為例

 

 

更完整的期刊內容,請參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網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