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國史館獎助陳凱雯、劉懷仁、任天豪等三書出版發布

 上稿時間:2018/12/18   
撰稿人:編輯部 
國史館獎助陳凱雯、劉懷仁、任天豪等三書出版發布

 

三書於國家書店發布陳列照
三書於國家書店發布陳列照之二
三書於國家書店發布陳列照

北臺灣重要港都基隆,在長達40年的施工期中,成為日本殖民臺灣的重要象徵,這對臺灣在東亞的發展,具有什麼樣的影響?
臺中東勢地區59間珍貴的客家建築「伙房」,見證了客家常民生活中的哪些文化特色?
從二戰到70年代,我國面對釣魚台爭議的立場如何轉變?東亞區域中各國的角力又是如何?

國史館106年度獎助出版的三本青年學者研究論著,於今年(2018)11月底正式上市,並於12月舉行出版發表,三書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陳凱雯

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書影國家書店購書: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

在地基隆人出身的歷史研究者陳凱雯在《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書中,爬梳歷史,自1898年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親赴東京,說服日本內閣支持「臺灣事業公債」法案後,基隆築港,成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重要基礎建設,日本政府斥資高達4,600萬日圓的工程款,讓基隆港不僅成為當時臺日連結的樞紐,更躍為當時臺灣最重要的現代化國際要港。

清法戰爭法人所繪基隆港圖清法戰爭法人所繪基隆港圖
(資料來源:Eugène Germain Garnot,《L'Expedition Francaise de Formose 1884-1885》,Formosa: Nineteenth Century Images資料庫,http://cdm.reed.edu/cdm4/formosa/,下載日期:2015.12.10)

昭和10年(1935)基隆港平面圖
昭和10年(1935)基隆港平面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臺灣の港灣》(臺北:編者,1938),附圖。林美辰重繪)

然而,對於日本政府而言,所謂「築港」遠不只是築造一座港,還具有殖民宣傳的重要意義。作者利用大量的官方檔案、私人文書與報章雜誌等資料,從政治、社會面的角度,討論基隆築港的政策、執行過程與問題、機關人事的演變,以及港灣國有化下對地方社會的影響,重構基隆築港的歷史,呈現其重要性與意涵。

 

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空間構成之研究/劉懷仁

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空間構成之研究 書影
國家書店購書: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空間構成之研究

伙房(fo^ fongˇ),指的是一群有血緣、宗親關係的客家人,共同居住生活在一個聚落內的各合院空間。而臺中東勢地區的客家族群歷經械鬥、衝突及遷移後,在大甲溪東岸流域陸地內及支流附近,先後形成大小不一的街坊區,東勢的客家伙房與其它地區不同,獨具「牆頭屋」、「只有圍,沒有樓」、「內埕上兩道矮牆頭」等特徵,它們代表什麼意義?

興隆里下校栗埔西河堂林屋空拍照本書封面圖片,為興隆里下校栗埔西河堂林屋

客家人祭祀儀式
客家人祭祀儀式(圖片收錄於本書)

臺中東勢客家子弟劉懷仁以建築與文資所的專業,透過文獻史料研究、實地訪談、建築平面測繪、大規模田野調查攝影等方法,探討東勢地區的伙房,由其坐落與擇址、組成及戶外空間、構成單元、類型、空間組織、構造與材料等面向,呈現出東勢地區客家族群住居文化的特色及其文化脈絡。

本站(GPI)編輯於12月13日訪談作者劉懷仁照片
本站(GPI)編輯於12月13日訪談作者劉懷仁照片 

 

從正統到生存: 東亞冷戰初期中華民國對琉球、釣魚台情勢的因應/任天豪

從正統到生存: 東亞冷戰初期中華民國對琉球、釣魚台情勢的因應 書影國家書店購書:從正統到生存: 東亞冷戰初期中華民國對琉球、釣魚台情勢的因應

琉球與釣魚台問題,至今仍屢次引發東亞區域爭議。作者任天豪長年研究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及東亞冷戰國際史,在本書中爬梳罕見甚至已「消失」的《外交部檔案》,探究自二戰後期至1970年代初期保釣風潮間的相關個案,諸如1955年第三清德丸、1964年金吉隆廿號等少有人知的事件,探討琉球、釣魚台問題在東亞區域中的權力意義,也從中發現,琉球與釣魚台問題可說是東亞冷戰局勢下的中華民國,不得不由「堅持正統」轉向「致力生存」目標的具體反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