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重新審視反共文學與文學體制在五○年代的發展全貌、文學敘述與歷史敘述之間的世界觀與其所形成相互對應的辯證關係,以及對當時台灣文學環境所產生的生態發展影響,並附帶介紹軍中文藝與作家的概況。
目次
- 總序/李瑞騰
- 編輯說明
- 第一章 序言
- 第二章 反共必勝、建國必成──文學體制與時代文學
- 一、反共文學的前歷史
- 二、民間反共文學機制的形成與體制組織
- 三、國家體制的軍中文藝系統
- 四、反共文學的生產情況
- 五、反共文學體制的特殊性
- 第三章 誰在行動──從軍中文藝運動、文化清潔運動到戰鬥文藝運動
- 一、1951年「軍中文藝運動」
- 二、1954年「文化清潔運動」
- 三、1956年「戰鬥文藝運動」
- 四、「名」正而言順─文藝運動、社會場域與文學歷史發展
- 第四章 誰在說話──反共文學體制中的國家話語與民間論述
- 一、從「主義」到「領袖」的官方文藝論述
- 二、還有誰可以講話─反共文學體制中的民間知識論述
- 三、發言權之爭─官方與民間文藝論述的流變
- 第五章 「我們」的政治、「我」的文藝──反共戰鬥小說敘事的現實與世界觀
- 一、反共與戰鬥小說的集體性敘事
- 二、反共敘事中的共產黨想像
- 三、壓抑在國家與個體之間的現代性
- 第六章 台灣歷史主體?抑或中國歷史主體──反共小說敘事歷史主體的難題
- 一、反共敘事的國族/國家寓言:家仇──國恨──國際正義
- 二、「現代性」的未完成
- 三、「三民主義建國──反共復國」意識形態對台灣文學歷史發展的影響
- 第七章 老兵不死,只是漸漸走向繆思女神──軍中文藝系統、作家現象與台灣文壇
- 一、從「軍中文藝運動」到「國家新文藝運動」
- 二、軍中文藝刊物與大眾文化生產──軍中文藝的社會公共空間化
- 三、取得文壇位置的軍中作家與台灣文壇
- 第八章 結論
- 文學年表
- 參考資料
- 後記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灣文學,反共文學,文協,婦女寫作協會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1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台灣文學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組室:研究典藏組
姓名:林小姐
電話:06-22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