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純潔質樸的台灣之聲——《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上稿時間:2020/06/10   
撰稿人:張心柔     編撰:張心柔
純潔質樸的台灣之聲——《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許石是二戰後台灣作曲家,創作許多台灣歌謠,並整理台灣各地的民謠與推廣鄉土音樂。本書由黃裕元博士主導,收集其創作樂譜與出版唱片,附上音樂背景故事與研究,帶領讀者回到台灣那個純樸、可愛的年代。

文/張心柔

台南市文化局於去年十一月出版了兩本通俗歌謠作家許石的相關書籍,其一為記述其生平與時代描繪的《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另一本則為《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同樣由編者黃裕元博士率領研究團隊搜羅自許石的創作樂譜與出版唱片,彙整成這本相當精美的樂譜書。不但每首歌曲附上詳細的背景故事與解說,更結合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臺灣音聲一百年」的音檔資料,讓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的同時,藉由歌曲後附上的QR Code來聆聽原始歌曲的錄音,可說是與讀者互動性相當高的一本書。筆者在閱讀本書的同時,發現許石的創作曲相當富有特色,讓人讀來津津有味,以下就幾點特色分析與讀者分享,並請諸家不吝指正。

一、運用多種舞曲速度來表現歌曲

稍稍翻閱許石的歌謠曲譜即可發現,他在創作曲中大量使用當時西洋流行樂的舞曲,來表現歌曲不同的節奏與故事內容。舉凡Swing, Waltz, Tango, Rumba, Blues, Bolero, Foxtrot等,有時也會結合兩種舞曲或不同的速度做變化,如Slow Swing, Slow Blues, Waltz Bolero(〈安平追想曲〉), Bolero Rumba(〈日月潭之戀〉)等。其中以Foxtrot狐步舞曲最讓筆者覺得有趣,許石用這種與音樂節奏有些許錯位、輕巧曼妙的舞步來寫追求〈餅店的小姐〉若即若離的心理狀態,以及〈酒家女〉令人矜憐的身世、〈行船人〉在海上漂泊流離的心情,別有韻味,是音樂和歌詞相呼應的範例。使用舞曲來創作歌曲,可能來自許石於日本留學時隨東寶歌劇團巡迴的經驗,舞曲活潑歡快的特質,也符合許石帶樂隊與合唱團的表演需求,能夠使聽眾快速地進入到歌曲的內涵精神中。

二、用參差的句式作曲

許石的創作歌曲,在樂句安排上相當有巧思。不似一般流行歌曲大多以四小節為單位,許石的歌曲常出現不同單位小節樂句前後並置的情況,使得整首歌曲節奏富有變化,不會過於呆板。例如堪稱他最好作品之一的〈臺南三景〉,前三句都是四個小節為一單位,到了第四句,除了音拉高八度表現對月娘的呼喚,這一句也拉長到六小節。用長樂句來表現激昂的情緒,也出現在〈安平追想曲〉的末句,這句從低音A一路往上到高音F,帶出樂曲的最高潮,也顯現出許石作曲的戲劇手法。

三、旋律的戲劇性

承第二點,許石的作曲可說在旋律上特別用心經營。雖然他的音樂不見得有分段落,但從旋律來看,主副歌的概念是相當明顯。副歌動輒從主歌末音的高八度起始,除了分別出敘事與抒情的段落,突出歌詞意境外,也相當考驗歌手的演唱能力。

四、須受過訓練的專業歌手演唱

許石創作的歌曲音域寬廣,加上他在旋律和節奏上下的工夫,雖然不少創作曲取材自民間歌謠或戲曲,但能讓一般人琅琅上口的曲調並不多。可以看出這些曲調是特別為受過訓練的專業歌手所作,這也是他作品藝術性的所在之處。許石自己是優秀的歌手,他必不會滿足於只寫些平淡容易,而沒辦法表現歌手演唱能力的旋律。從他歌曲的寬音域、八度跳躍、切分節奏、半音的使用等等,可看出他是有意識在追尋這些特色。

五、富有時代特色

一九五〇至六〇年代,是台灣從農業轉向工業社會的時期。許石的歌曲大量保存了那個時代樸素單純的台灣人的形象。尤其他對鄉野風光、各行各業的描寫,顯現出一幅幅相當有人情味的浮世繪。例如在〈農村歌〉中我們聽到勤奮樂天的農人,踏著輕快的步伐清早出門下田,對生命充滿期盼;〈行船人〉大量的切分節奏,表現出海上生活的艱辛與不畏困苦的進取精神;〈酒家女〉可憐淒苦的形象,多用三連音暗示其內心千迴百轉的哀愁等等。另一方面,許石儘管是勤勞入世的台灣民謠「實業家」,他寫起風花雪月的詩意性作品,也相當得心應手,而這似乎是他作品中較少被注意的一部分,例如〈淡水河邊曲〉、〈高山花鼓〉、〈春宵小夜曲〉、〈惜春詞〉、〈嘆秋風〉、〈噫!黃昏時〉等皆帶有一些藝術歌曲的味道,寫景寄情,歌詞與曲調相輔相成,在哼唱時彷彿都能看到詞曲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到那份樸實的真情。這些歌曲如果重新編曲,改成合唱曲或作為學童的教材,相信都將會是相當怡人性情、受人喜愛的歌。

六、正面積極的內在精神

許石歌曲中正向活潑、樂觀進取的精神,除了有那個時代人的特色,也和他自己熱愛生命的態度有關,自然而然地滲入了所創作的音樂中。他的歌始終是面向群眾的,脂粉味不那麼重,而帶有濃厚的泥土氣息,想是當年創造經濟奇蹟、所謂的「台灣精神」使然。

七、民謠採編作品:取材廣泛

在民謠採編作品的部分,許石取材舉凡地方民謠(如恆春、宜蘭、嘉義、台南南鯤鯓等)、褒歌、車鼓陣、歌仔戲、客家與潮州民歌、南管曲,以及來自中國大陸華南、湖南等地的民間戲曲、白字戲、原住民歌曲等,範圍相當廣泛。這些由民謠改編的作品大都維持相當單純的旋律與記譜,雖然是改編過的歌曲,但加工程度並不高,應是許石想要保存民謠本身的質樸特質之故。這些諸多現今普遍被稱為「台灣民謠」的歌曲,在發展過程中也經過不少作曲家的潤飾和改作。許石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還有待研究,但隱約可以確定的是,他整理並使這些歌曲為大眾所知,冥冥中扮演了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讓這些樂音無形中滲入了民眾的血液裡,待到往後的年代就成了鄉土文學與藝術發動的潛在力量之一。

許石是一位熱情積極的作曲家,他所創作的歌曲表現了他所處的時代精神;然而,在舞曲不再流行的年代,他的編曲比較難以為現代人所接受。從旋律創作來看,他是有意識地追求流行歌曲的藝術性,也相當要求歌者的演唱技巧。他所採編的民謠,也為台灣民謠在民間發展做了巨大貢獻。而對我們來說,最美好的事情可能是──現在有這麼一本美好的樂譜書,可以讓我們好好品味,那個純潔、美麗、洋溢活潑潑朝氣的可愛台灣。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五南書店→歌謠交響:許石創作與採編歌謠曲譜集

a
張心柔
字若水,號小巫。1990年生於台北。寫詩言志,唱歌詠言。集詩人、歌手、音樂創作人於一身。彈鋼琴、吉他和古琴。著有詩集《邂逅》、《我們蹣跚地在滂沱的時光中前進》、《寅》、《卯》,音樂專輯《吟遊詩人》、《愛情童話》、《棕髮少女》、《二十五歲》等。現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