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台灣燈塔人的技藝史:在黑夜安定漂泊的明燈──《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

台灣燈塔人的技藝史:在黑夜安定漂泊的明燈──《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

交通部航港局出版的《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是一本以從事燈塔相關工作人物為主題,收錄十組燈塔人及其眷屬的訪談為基礎的專書,講述一個又一個「守護者」的真實故事。

文/重點就在括號裡

十年前在東引島當兵,島嶼不大,景點不少,但對於視假如命的阿兵哥來說,放假當然是先休息爽一波再說,去網咖泡一整天玩電腦,是去享受一週只有一日的自由感受。可是網咖行程,常是一入室就整天陷在不見天日的空間裡、空氣混濁,待一整天,待久了,有時覺得比當兵還累。起心動念,決定,要利用幾個島休,逛完這說大不大的東引島──特別是聽說風景很漂亮的「東引島燈塔」。

早上點完名,風光明媚,出了連部,想也沒想,沿著山與海走,往東行。

連部在燕秀潮音附近,在島嶼的南側,而我只知道東引島燈塔就在島嶼的最東邊,想說反正島不大,只要往東走就好了吧?但烈日高照,走在山勢綿延的路上(東引就是一座充滿山坡的島嶼),原本抱著觀光逛逛的心情而走,但每走一步,「早知道去打網咖吹冷氣過島休就好……」的後悔心情就越強烈。氣喘吁吁,可又想著難得可貴的外島經驗,未來可能也很少有機會在外島住這麼久了,沒去這座島的幾個景點多可惜,來都來了……想著想著,終於到了。

穿過兩個奇石景觀「擂鼓石」與「太白天聲」後,看到了三種顏色:綠色的山坡,藍色的海與天,中間則是一棟白色建築物。綠白藍,調合出一種和諧。當時觀光客不多,讓有百年歷史的白色燈塔,不受吵鬧地,矗立在山腰上,眺望著遠方的海洋。

在梯階來回走了幾次,東引的山風與海風帶著點鹹味,想著,在東引島幾次看到不少建築與公共建設,每次經過,都能感受當年構工的辛苦與壯烈,但百年前,要蓋出這棟燈塔,而且是在台灣國境最北端的島嶼、坡度極陡峭的山腰上,這得要花費多少人力與物資啊。

讀《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讓我想到這件軍旅往事,以及三色景象。

因為這本書,就在講述這座東引島燈塔、以及全台灣最具歷史代表性的「燈塔人訪談故事」:這是一本以從事燈塔相關工作人物為主題,10組燈塔人以及眷屬,口述歷史訪談為基礎的專書。

台灣是個比東引島更大上數百倍的海島國家,從1868年因清朝鴉片戰爭與英國簽定《南京條約》而開放沿海通商,開啟了台灣建築洋式燈塔的先例,台灣燈塔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幾年的歷史。即便現今航海科技進步,但燈塔仍然是四面環海的台灣,指引船隻方向的指標建物。

有燈就有人。現今台灣沿海有36座燈塔,每一座燈塔能在每一個夜晚為船隻而照亮海域,代表其中有一位專門維護燈塔運作的守護者,也代表了一個人(又或者是一家人)的故事。他們以燈塔為家,有的是因戰亂來台而成為燈塔人,有是因求職報考而成為燈塔人,身為燈塔人,日與夜的工作流程固定,枯燥而孤單,而且面對一片大海,離居獨索。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的第一個人物與第一則故事,從第一批從上海來台的8位燈塔管理員、也是僅存的管理員,今年101歲的諸從光先生開始講。在上海的海關招考取得名額,抱持著來台灣服務一年的心情,以為很快就會回上海的諸從光,在台灣開了他幾十年的燈塔人生涯。諸從光駐守過15座燈塔,從富貴角、白沙岬、漁翁島、鵝鑾鼻……最後到了需要修建、澎湖群島最北端的「目斗嶼燈塔」。

而這就銜接到了《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的第二個人物與第二個故事:考進海關、從基層員工倉庫管理員一路爬升為燈塔工程師的高樹奇先生,當年如何與諸從光一起努力修建目斗嶼燈塔。

乘風破浪、來到杳無人煙之處,在資源匱乏的時代要修建一棟燈塔絕不是易事。全島由玄武岩層構成的目斗嶼,淺灘地形,群礁遍佈,海難事件不斷,而島上無水無電,要修建日本人統治時期遺留的燈塔,必須從外地反覆載運物資到目斗嶼。最困難的是,除了修建燈塔,高樹奇也決定蓋出一個「家」──目斗嶼燈塔是全台唯一擁有蓄水塔的燈塔。水電、宿舍、廚房,在等同荒島的目斗嶼,花了兩個半月的艱辛構工,蓋出一棟可以讓燈塔管理員平安入住的優秀建物。

《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透過專訪,記錄這些讓台灣海岸的夜晚有了光明的人們,寫下他們花費心力與歲月的過程與歷史,寫下這些如今已是海岸美景的燈塔,當年修建的艱辛與壯絕。

書中寫下:曾經守過20餘座燈塔、熟知每座燈塔的細節、特點,有「燈塔王」美名的黃清榮先生;因父親蔡廣德先生在「彭佳嶼燈塔」駐守,而在彭佳嶼出生的家中老三蔡國嶼先生的父親與燈塔回憶;三代五口,在「東吉嶼燈塔」與「安平燈塔」有了父系繼承的林吉生先與林棹榮先生。

以及我最有共鳴的燈塔:那時還叫作「東湧燈塔」的東引島燈塔,在陳氏家族的守護之下,成就了這座台灣最北端燈塔的亮光。

但可惜的是,當時在東引島的我,並沒有看過這道光。

阿兵哥的島休時間只有白天,晚上七點前就必須回營點名,所以,當時身為軍人的我,沒有看過燈塔頂端亮出黃燈的模樣。退伍後的這些年,想過幾次要回去看看燈塔閃耀的時候,但一直未能成行。

但這本《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讓我憶起那美好的三色,也讓我彷彿看到了我未曾見過的那盞燈。

這些燈塔人,花了畢生,面對礁石、暗潮,以及各種困苦的艱辛環境;孤獨又單調,細心維護、修復設備、精準校正燈光的生活。是他們用自己的人生,讓燈塔照亮了海域;是他們構成了這座燈塔,以光為家,讓台灣海域的夜晚,從此都有一道沉穩的光芒,指引著在黑夜航行的船隻。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精裝)(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精裝](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重點就在括號裡
時常不務正業,喜歡細節,廢話很多,經常對影劇碎碎唸的人。座右銘為村上春樹的「只要十個人中有一個人成為常客,生意就能做起來」,現經營FB粉絲專頁【重點就在括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