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當我們在愛裡浮沉:讀《華人關係、代間關係與群際認同》(上)

當我們在愛裡浮沉:讀《華人關係、代間關係與群際認同》(上)

 

身為保守而傳統的華人一員,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乘載了多少的愛?來自父母的愛是包容照顧還是變相的期待回饋?給予孩子的愛是無私無償還是轉化的自我補償?來自另一半歸屬的愛是彌補缺憾的天作之合還是找尋另一個自我的認同?這些愛來自不同階段、不同身分、不同場域的給予,交織成「我」的原型,透過這些愛的滋養、教導與刺激,我們從中逐步學習、成長並找到自己的定位,但過程中有太多的情感勒索與拉扯讓我們困惑:為什麼在每一段形形色色的隸屬關係中,雖然以愛為名,但彼此的牽絆卻如此令人糾結與窒息?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重磅出版的《華人關係、代間關係與群際認同》,或許就是帶著你我解答疑惑的起點。

《華人關係、代間關係與群際認同》書影

文/黃雅芳(嘉義市嘉北國民小學教師)

關於家的故事……

  由劉蓉果與朱瑞玲所研究的〈家庭故事的傳承:個體能動性的展現〉是透過家庭故事的研究將家庭故事依內容分為四大類,分別是:

  • 家族形成遷移的歷史與過去的生活型態
  • 個人或家庭面對困境和挑戰的過程
  • 待人接物與士大夫觀念的教育意義
  • 家族人際關係與儀式習俗

  從這四大內容來看,可以發現我們從原生家庭承襲了許多觀念與文化的價值意義,深深影響我們自身的觀念形成,更構築了我們看待外界的獨特視角:家族歷史的發展脈絡其實就是大時代的濃縮剪影,透過家族形成遷移的掌握,我們不僅認識了自己之上每一代的傳承故事,更從故事中的背景與事件,回到那個年代,跟著傳承血脈的祖先長輩走過時光隧道,銜接到今日的生活,看似簡易單純的家庭故事,其實就是一部現代史的呈現,讓在其中成長的你我間接透過前人的生命軌跡汲取歲月與歷史堆疊的智慧,這是以往在聽老一輩「講古」時,未曾想過的意外收穫啊!這篇文章的研究證實:老一輩的故事是有深遠寓意的!
  而除了生活型態與文化的承接外,家庭故事更在許多層面影響著我們的待人接物,家族中的勵志故事也是永不褪色的電影,像是面對困境與挫折的轉折與學習,透過「楷模學習」的示範作用,家族故事的奮鬥歷程一代代傳述,無非是希望後人能延續面對失敗勇於再接再厲的精神!待人接物與士大夫的教育精神則完全展現華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信念,在強調多元智能與解決問題能力的今日,這樣的觀念也值得我們反思:學習的過程難道只為了拿到好文憑做為職業收入的保證書嗎?那對於無法在學習上獲得高成就的孩子們,這樣的家庭故事是不是成為包裝過的壓力重擔?而身為家庭成員的我們,可能曾是故事的聆聽者,未來又是故事的講述者,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心態去解構這一類的家庭故事,讓它真的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正向意義的影響,我想都是這篇研究可以帶給讀者後續啟發思考的關鍵點。

  由周玉慧研究的〈華人已婚者「報」的概念及其內涵〉,則是解讀愛的另一種角度。「報」在此可解讀成「回報」「報答」,是針對華人社會中特有的感恩回饋心態所做的研究,身處華人社會中,相信大家對報恩的故事耳熟能詳,無論是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報恩」的溫厚情意一直是被鼓勵與期待的,這裡研究者也透過文獻探討結合理論如社會交換論等,闡述得相當清楚,讓讀者可以從抽象模糊的印象透過理論轉述成具體而合理的說明,而分析「報」的內涵對讀著而言又有何意義與幫助呢?

  對筆者而言,感恩的心與態度一直都是原生家庭強調的觀念,知福惜福更是筆者認為快樂的不二法門,透過對「報」的認識,我們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自身處於所有愛與隸屬的關係中,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關係,如果這段關係能讓我們產生「報」的信念,那是否也意味著對這段關係的認同?同時也肯定了這段關係對自己的影響是正面而美好的。

  有時候在家庭中、夫妻關係乃至超自然的關係感應中,「報」的觀念常常顯得模糊與抽象,透過本篇研究的分析,我們可以轉以自身的經驗為例加以分析回應,會更能找出許多對應情感的源頭,同時也更能感受關係中需要感恩感謝的成分,筆者相信這種追本溯源的歷程是有助於各項關係的經營與互動的。研究者以「超驗層次」、「垂直層次」、「平行即時層次」與「平行終身層次」等方向來分析家庭關係與夫妻關係等,其實很能解釋華人社會中解釋各項關係的邏輯,以筆者已婚也身處三代同堂的家庭而言,透過對「報」的分析,讓筆者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心態與觀念,同時也了解自己的另一半甚至家人的想法,這種「知己知彼」的了然,有助於彼此在面對問題時產生歧異的互體互諒,想要對家人與另一半互動關係抽絲剝繭的讀者們,不妨閱讀思考並對照一番,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穫喔! 

相關書籍

a
黃雅芳
國小輔導專長教師。1983年出生於雲林縣水林鄉,淳樸的農村成長背景,養成作者對本土文化與人文的濃濃關懷。22歲正式成為教育最前線的一員,開啟與孩子們對話、成長的教育生涯,花了兩年取得教育部輔導專長認證。曾任教於雲林縣大興國小、興南國小,目前於嘉義市嘉北國小服務,擔任設備組長及閱讀教師,希望自己在教育現場的每一天,都能為這塊土地上的孩子多些嘗試、做點改變,然後,改寫每一個可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