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采風

【書評】一個城市的靈魂,在於它的文化背景──《走!跟著魔法貓玩台南》

 上稿時間:2020/09/07   
撰稿人:江仲淵     編撰:江仲淵
【書評】一個城市的靈魂,在於它的文化背景──《走!跟著魔法貓玩台南》

教育部部長葉俊榮有言:「在地化是國際化的基礎,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越了解、就會越有信心、越能完整呈現在地文化的豐富性。」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走!跟著魔法貓玩台南》以用童趣、單純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熟悉的文化古都,帶你看遍台南各式特色建築、了解今昔建築的美麗和不同之處、輕鬆認識民間傳統習俗與意義,更深刻描繪出台灣在國際文化地位的多元性。

文/江仲淵

  一個城市的靈魂,不在於它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更不在於其經濟能力的發達,而在於它的文化背景。

  二十世紀以來,全球化的進程越來越快,世界城市的發展越來越緊密依靠,雖然帶來了各種實質程度方面的優勢,卻使我們腳下這塊土地,這座朝夕相處的城市,漸漸變得和其他城市相去無幾。隨之而來的是一代青年的文化斷層,城市記憶的淡化,使台灣看得太遠、走得太快,始終沒有注意到眼前事物的美好,那紅磚瓦的樸實、古城牆的莊重,以及津津樂道的民俗。

  《跟著魔法貓玩台南》一書以兒童做為主要取向,讓兒童在幼小時就能初步了解台灣的風土特色,讓我們在科技日益冷漠的年代,仍然體會台灣最初的赤誠之心。台灣現代文學中,鄉土文化是一個常見主題,而關於城市的文學作品,亦在鄉土情懷之中,關於這部《跟著魔法貓玩台南》中的作品,也離不開對台南的記憶與關注。

  書籍的規劃簡潔明瞭,總共分為三本書籍,第一本書主軸在學習各年代建築特色,以精緻的建築繪圖,吸引住我們的目光;第二本書主軸則偏向人文習俗方面,以傳統文化搭配可互動式的小遊戲,加深我們的印象;而第三本書則跳脫前兩本書的框架,以考古學習為主,這本書的內容尤其有趣,互動式題目也較具有想像力,在以「探險」為主軸的引導之下,初步了解考古方面的核心重點,每通過一道關卡,便會不自覺想繼續翻頁繼續下去。

  老實說,作為一名成年人,最初聽聞此書乃是偏好兒童方面的書籍,感覺並不是那麼振奮,但當我打開第一頁後,這種心態立即煙消雲散了,整本書文質兼美,精緻的繪圖以及簡單而不失優美的詞彙,第一時間吸引住我的眼光。尤其是第一本書在建築物方面的考究程度,遠超乎我的想像,我們都知道台南有一間將近百年的「林百貨」,這間百貨外型西式華麗,擁有濃烈的日本時期藝術風格,而且高達六層樓的外觀,在當時號稱台南第一高樓。

  很少人知道,現在林百貨外觀雖然與過去相差無幾,但在細節上其實仍舊有諸多改變,比如第五層樓外型的擴增,以及懸吊旗幟方面的不同,在這部份作者洞察秋毫,將過去與現在的建築都用漫畫的形式畫上去,並依照兒童閱讀書刊的形式,以輕鬆的「找找看」遊戲,來讓讀者們找尋出兩者的不同,藉此明白過去與現在的差異性。

  除此之外,作者還擅長洞察各年代建築物的特點,時常將其擺放在一塊,以突顯出當代的建築特色,比如牆體是紅磚、屋頂為紅瓦、屋頂的兩端附有燕尾的閩南式建築;以及簡單素雅、黑色瓦片、大規模使用木材結構的日式建築;抑或者是端莊雄偉、以立柱與水泥高樓為主題特色,採用二十一世紀初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古希臘式建築。在這三者之間,作者利用看得到的繪圖,使我們能學習到在第一眼中,即可大致分辨建築物的年代歷史。

  教育部部長葉俊榮有言:「在地化是國際化的基礎,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越了解、就會越有信心、越能完整呈現在地文化的豐富性。」透過作者的眼睛,我們得以用童趣、單純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熟悉的文化古都,原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背後也有其高雅獨特的一面!從市中心熱鬧的市場到郊區田園遍里的風景,從東邊的高山到西邊的漁村,書中呈現了台南文化讓人難忘的美好印象,也深刻描繪出台灣在國際文化地位的多元性,且兼具人文觀察與學習趣味。

  以輕鬆的文筆講述歷史,以嚴謹的態度考證歷史,這乃是在紛紛擾擾的史學界中,最難得的寫作態度。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令人驚艷、大膽前衛的歷史童書,一部優美、準確而真實的藝術作品,一部值得我們拋開一切顧忌予以肯定的大作,村上春樹曾言:「歷史乃是之於國家的集體記憶。所以,將其作為過去的東西忘記或偷梁換柱是非常錯誤的。」唯有我們明白腳下土地的過去,我們才能站穩腳步,走向未來。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走!跟著魔法貓玩台南(三書組,三冊不分售)
五南書店→走!跟著魔法貓玩台南 (三本一套不分售)

a
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擅長以生動、具故事性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著有《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是天才還是奇葩?》、《歷史上的極品文青》等作品,文章亦常見於「關鍵評論網」、「風傳媒」等媒體網站。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