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
【書籍試閱】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在現代性的脈絡中,運動文化充滿著性別、階級、國族的隱喻。
過去學界鮮少以運動的題旨切入,探討現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及身體圖像的特徵涵義。本書聚焦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運動文化的豐碩圖像和表現手法,分析現代身體的形塑和涵意。此時正值藝術與運動蛻變的關鍵期,兩者皆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步形成專業化和商業化的領域。視覺藝術具體反映了現代人對於身心健康的觀念嬗變,傳達運動中的自我認同及性別、階級、國族隱喻。
全書分為五章,著重於五項劃時代的作品系列或類型。主要內容包括杜米埃(Honore Daumier)的泳浴諷刺漫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的狩獵畫、竇加(Edgar Degas)的賽馬圖、卡意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船艇水景、女性騎自行車的廣告海報。並參考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對於運動和習態(habitus)的洞察,立論現代身體的再現乃為喜劇、暴力、失落、秀異、動能的存在,蘊含多重的文化和美學意義。
作者簡介
曾少千(Shao-Chien Tseng)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漫遊藝術史》網站主編、第21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曾擔任科技部人文司藝術學門副召集人、中研院歐美研究所訪問學人、中央大學藝文中心主任。專長和研究興趣包括: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攝影美學與論述。已發表多篇論文於海內外學術期刊、專書及展覽圖錄,如The Art Bulletin、History of Photography、Perspectives on Degas、Romantic Legacies: The Transnational and Transdisciplinary Contexts,以及《現在進行式:臺灣藝術史的光影實錄》。
目錄
圖表目錄
致謝
緒論
第一章 人體喜劇:杜米埃的泳浴者諷刺漫畫
第二章 憂鬱的鄉野運動:庫爾貝的狩獵畫
第三章 勝負之外:竇加的賽馬圖
第四章 動能之美:卡意伯特的划船水景
第五章 女性的移動力:世紀末的自行車海報
結論
注釋
徵引書目
索引
書籍試閱
緒論(摘錄)
前言
過去學界鮮少以運動的題旨切入,探討現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及身體圖像的特徵涵義。這本書定焦在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有關運動文化的豐碩圖像和表現手法,分析現代身體的形塑和內涵。此時正值藝術與運動蛻變的關鍵期,兩者皆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專業化和商業化的領域。藝術和運動看似截然不同的範疇,其實皆含有遊戲、學習、競賽、身體感知的層面,也同時在現代性的脈絡中,回應著政治、社會和經濟局勢的快速變化,而不斷反芻和翻轉傳統、締造新猷,以及爭取公眾的支持。
十九世紀的法國藝術成就輝煌,堪稱現代文化的翹楚,因此是本書選取的重心所在。人文薈萃的巴黎,吸引許多外國創作者渡海而來,學院派、浪漫派、寫實派、印象派、後印象派、象徵派等潮流,在此輪番上陣互相較勁,它們所綻放的璀璨光芒擴及其他地區,影響深遠。我們可在引領風騷的法國藝術中,常見運動主題的身體再現,這些百花齊放的作品,有別於古典美學中的人體典範,展現多元並陳的現代身體,亦反映運動和休閒的社會條件逐漸成熟穩定之現象。
運動此一主題,為何吸引藝術家和觀眾的關注?就創作者而言,運動提供一個饒富情感與戲劇張力的題材,洋溢著各樣的人體結構和動作,並挑戰畫家設法捕捉動態於靜止瞬間,從立體空間轉化為平面圖像。有些藝術家不僅是運動的觀察者,更是親身投入的愛好者,甚至成為知名的職業級選手。就觀賞者來說,運動主題的作品再現運動員的卓越體能和韻律美感,令人賞心悅目、讚揚喝采;或傳遞競技比賽的激昂氛圍,引發興奮緊張甚至躍躍欲試之意。此外,運動圖畫亦能使觀者看見所熟悉和嚮往的活動,召喚如數家珍的親切感和珍藏留念的價值。簡言之,相較於其他題材,運動賦予創作者和觀賞者絕佳機會,關注多彩多姿的身體樣貌,從優雅、笨拙、輕盈、粗壯、矯健,到挫敗、疲累、受傷等百態皆有,並且能從中察覺人性的掙扎、渴望和堅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