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
【書評】催生台灣民主的那個男人──讀《鄭南榕獄中日記》──《鄭南榕獄中日記》
【書介】
鄭南榕因被控違反選罷法,遭警方拘提,未審先入獄,共關押237天。其獄中日記記載自身對各項人、事、物的想法。
鄭南榕在獄中書寫日記不斷,自1986年6月5日至1987年1月23日止,記錄他所閱讀的書籍、面會的人物以及所思所想,包括對時事、對未來的各種思考。期間《自由時代》系列週刊仍然照常出刊,日記中也有他對於雜誌未來的發展以及編務的各種想法。日記很難不洩露記主的情感,鄭南榕也不例外。讀者從日記中亦感受得到他對女兒竹梅有多麼地庝愛,才剛讀小學一年級的竹梅寫的隻字片語、作的圖畫都視若珍寶,更在日記中記載她穿的衣服、脫口而出的童言童語,她的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鄭南榕的情緒。
文/邵祖威
疫情期間,政府宣布在家上班,非必要不得外出。當時我覺得我可以忍受這樣的封城,畢竟能不出門上班,是件多快樂的事。但才關了沒幾天,我連出門倒垃圾都覺得是不可多得的幸福。鄭南榕在獄中被關了233天,原因不是他殺人放火、搶劫強盜,而是因為反抗執政者的獨裁。
在閱讀《鄭南榕獄中日記》(以下簡稱《日記》)前,我曾試著想像,若是我因為一樁政治案件被捕入獄,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態?是恐懼,還是無畏?是怨恨,還是無悔?是憂愁,還是淡然?我不知道,因為我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受開放的言論與自在的活動。所以,我不能想像因為政治因素入獄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日記》中記載著從鄭南榕被羈押後的第四天到釋放的前一天,共計233天,經由國史館以及鄭南榕基金會共同整理出版,共六本日記。在《日記》裡,我看不到鄭南榕的恐懼與後悔,甚至強烈的憤怒。相反的,我看到的是對政治時局的看法,對妻女的關懷,對生活鎖事的紀錄,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去掉關於監牢描述的部分,感覺就是一個正常情況下的日記寫作。我不禁想到《三國志・荀攸傳》裡,荀攸被董卓抓住後在監牢「言語飲食自若」的記載。
陰雨的午後,我整整讀了兩遍《日記》,裡面許多的紀錄,讓我思考許久。因為當時鄭南榕所提出的思考,在將近四十年後的現在,仍是一個未解的題目,如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6/6、9/6)。但我也很「高興」,因為其所提到的一些問題,已經有所改變,如千瘡百孔的台灣政治體制,包含國大代表與蔣氏的獨裁政權,如今都已不復見(6/10)。而出版法則是在1999年廢止(7/17),開放民營銀行(7/18、8/2),菸酒自由進口(8/8),黨禁的開放(8/15),解嚴(7/22、9/8, 9,11/1、12/16),政權的和平轉移(12/17)。
同時我也很「難過」,因為他所規劃的願景,再也無法實現。茲節錄如下:
「解嚴之後,沒有查禁時,我的事業最大的敵手將是《中時》、《聯合》系統。一旦兩大報系在政治上採中立立場,我這種小型雜誌社就會競爭不過他們。因此,必須及早籌謀。」(11/1)
這段文字,讓我閱讀時,沒來由的感到心痛。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鄭南榕還活著,他的雜誌社,甚至成立報社,會不會成為台灣最中立的媒體之一?他會不會對於現在部分的媒體亂象,提出針砭?
在閱讀《日記》的同時,讓我更加瞭解他的理念,而不再只是單純教科書中所提到的他。「要抓儘管來抓我,但是休想用逃亡來侮辱我」(6/12)、「我們不是放下武器,只是放下敵意──「和解」的意義」(7/8)、「台灣歷史上的人口組成──四百年前的移民⋯⋯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只有一個台灣。」(8/20)
讀到這裡,我耳邊似乎響起鄭南榕在戒嚴時期、用台語大無畏的說著:「我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而其中,在1月11日這天他與陳水扁對談的內容:「大原則必須堅持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林肯既非出色律師亦非重要黨領袖,但是他堅持解放黑奴的遠大原則,成為名垂歷史的大政治家。」我想,我終於能明白,為何鄭南榕會選擇用最殘酷的方式作為他最後無言的抗爭。
閱讀完整本日記,我瞭解到鄭南榕所追求的理想,他並沒有一定要靠從政來改變這個體制,而是想藉由文字的力量來喚醒更多的人民。在肉體上,他雖被拘禁,但在思想上,他仍堅持著初衷。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當我們跪下去的時候,偉大獨裁領袖便產生了。當我們不反抗的時候,奴隸便產生了。當我們不質疑時,騙子便產生了。」也許正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有許多的前輩堅持不跪,持續反抗,不斷質疑,才讓現在的我們享受言論的自由;正因為有這麼多前輩的犧牲,我們更應該好好守護與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鄭南榕獄中日記(精裝)》(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鄭南榕獄中日記(精裝)》(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