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延伸出海──《鯨豚,海洋,漁人》

 上稿時間:2019/01/17   
撰稿人:廖鴻基 
延伸出海──《鯨豚,海洋,漁人》

 

關於書寫,最簡單的說法是:以文字美學的方式來記述一片特定舞台上人與人、人與萬物互動展演的各種故事。

《鯨豚,海洋,漁人》這本書的舞台範圍相當清楚,就是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轄區所屬的花東海岸和海域;書中出場的人物也都面貌清晰,他們都是在這段花東海岸和海域以各種不同方式依海為生的人們;這本書中出現的主要野生動物比較特別,牠們是台灣東部海域黑潮流域裡特有的大洋巡游性動物,鯨豚和魚類。

文/廖鴻基(台灣海洋文學作家)

  本書書寫形式較為多元,綜觀全書大致上可概分為:報導、科普、環境關懷、飲食和旅遊等相關多項。選擇多元形式作為書寫方式的目的,也許是作者的書寫策略,為了更加突顯這片舞台多元的特色,以及凸顯海洋的無垠寬敞吧。

  我常鼓勵學生,透過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想像張揚我們心靈的翅膀,飛越書中描寫的這片特定舞台。《鯨豚,海洋,漁人》這本書提供我們的心,穿梭於一邊山、一邊海看似修長窄狹,實則開闊寬敞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鯨豚,海洋,漁人》內頁

  這片展演故事的舞台,地質單純,陸岸部分主要為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花東海岸山脈東麓地域,海域部分則為花東海盆西緣面對浩瀚太平洋且黑潮湍湍流過的開闊水域。若以陸岸觀點來看這區塊,可說是山海挾夾,整列山脈直接站在海邊,跨台東和花蓮兩個縣的主要海岸,南北綿延約兩百公里長,之間村落零星散部,人口稀少,僅一條海岸公路南北連貫,算是台灣一段偏遠與幾分封閉的地理區塊。但本書相當成功的將海洋觀點、將海洋視野和海上故事給加進來,整體景象自窄狹修長轉而為開闊寬敞,基礎觀點不同,全書鋪陳的格局自然擺脫侷限,氣象完全不同。

  由此建議政府出版品應大力朝「把海洋給加進來」這方向推展。台灣是天然賦與相當有限的島國,唯有把海洋給加進來,島國才有機會轉過頭來,面對寬廣,面對海闊天空的格局來進一步開展。

  本書所呈現的這片舞台,與我特別有緣。個人成長於花蓮,年輕時因心性不愛熱鬧,常於假日時在海邊踽踽獨行,藉由與拍岸浪濤的對話,來軟化人世生活積累的怨慲與僵固。走著、走著,記得有天我問自己,是否可能將花東海岸完整的走過一遍。遂以分區分段方式實現走完這段海岸的構想,後來果真一步一腳印的走完這段海岸所有能徒步行走的部分,還發現不少一般遊客到不了如珍珠般美麗的海岸邊陲角落,而且,其中有好多段一再到訪不只走過一遍。三十歲過後從事沿海漁撈工作,曾搭乘鏢船,好些年在這片海域追獵旗魚。接下來組成台灣尋鯨小組,自行籌募計畫經費,在這片海域執行鯨豚生態調查,發現台灣東部海域頗為豐富的鯨豚資源。緊接著,以這趟計畫成果,以發現率高達92.4%的鯨豚資源為基礎,積極推出賞鯨活動。然而因為賞鯨活動在台灣無前例可援,推行時遭遇政府官員及學界的大力阻撓,後來幸運的得到本書出版單位東管處的大力支持與協助,終得突圍,台灣才有了今日我們所看到頗為盛行的賞鯨活動。

  本書介紹的海岸景觀、海域活動、從事活動的人物、海上多種鯨豚和魚類、以及提供漁船進出以及漁獲拍賣的漁港,因為個人都曾親身接觸或參與,不但不陌生而且幾乎都認識,因此閱讀本書時,特別感到親切。

  本書取材最多的是鯨豚研究、鯨豚相關知識與鯨豚資源運用等等,篇幅約佔全書六成。台灣東海岸海域的鯨豚資源,無論種類或資源量都堪稱全球一流,樂見這題材透過書寫,應能讓我們社會看見相關單位在這方面的長期努力,也將更進一步促使我們社會經由認識,並開始學習如何珍視老天賜予我們如此珍貴的海洋生物資產。

  台灣賞鯨活動已在東海岸海域航行了二十餘年,若鯨豚研究能夠加把勁,與鯨豚資源運用並駕齊驅,將更能有效調整資源使用的方式與未來的發展方向,發揮鯨豚資源的多元價值,並設法讓台灣永續擁有這傲人的鯨豚資源。

《鯨豚,海洋,漁人》鯨豚照片

  本書漁業和魚類研究報導篇幅大約佔全書三成,可見這段沿海的魚類資源與相關漁撈方式都極具特色。

  這段海域面對大洋,黑潮近岸流過,將西太平洋大洋型生態推靠近沿海,為這段海域帶來體型較大的大洋性巡游魚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類是非常擅長於使用工具的獵者,陸域上稱獵人,海域裡稱漁人,書中詳盡的描述了這段海域極有特色的鬼頭刀粗延繩釣與傳統鏢刺漁業。

  也就帶出了,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對於鏢船獵物,旗魚,以及觀賞魚可貴的研究成果。書中也介紹了成功漁港漁獲拍賣場喊魚賣魚的熱鬧場景,當然書中也以少許篇幅介紹了在地結合海鮮特色與人文特色的風味餐。

  資源、產業、研究、消費,上游到下游,原本就是生態鏈位階高層的我們,與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合理關係。

《鯨豚,海洋,漁人》漁船

  只要合理且有所節制的使用這些可再生自然資源,就能長期,甚至是永續享有這些天然賦與。但我們過去似乎是忽略了這合理使用的概念,以致於魚源枯竭、以致於海域裡充斥大量的塑膠類和漁業海漂廢棄物。

  閱讀《鯨豚,海洋,漁人》這本書,會讓我們有所警惕與警覺,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是島國也是陸生動物的我們,必要關懷的環境舞台應該包括陸域及海域,必要將陸地思維延伸出海,必要擺脫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以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鯨豚,海洋,漁人
五南書店→鯨豚,海洋,漁人

 

a
廖鴻基
台灣海洋文學作家。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