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采風

【書評】從自省到自理/從輪廓到建構──《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 比較南島觀點》

 上稿時間:2024/05/03   
撰稿人:蘇達 
【書評】從自省到自理/從輪廓到建構──《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 比較南島觀點》

本書以此為切入角度,探討當代原住民與國家之間的「治理」樣貌,包括空間治理、人口治理、都市治理、文化治理、經濟治理等,尤其著墨幾個新興概念如何在過程中為各方共同形塑與挪用,如傳統領域、部落自治、山林共管、兩地社會、文化資產、傳統智慧財產權和族群企業等,過程中更進一步開展了新的世界構作(worlding)。

文/蘇達

當我們沸沸揚揚在討論原住民族的基本權益時,往往會在爭論不休的議題往返之間,忽略了發話者的迥然立場已經悄然扭轉了「權利」的根本性受惠對象。南島語系在權霸性的國家建構中,以一種被動性的尊嚴在世界的舞台上插竿立旗,從語言、土地、族群脈絡、歷史軌跡,甚至商業發展、觀光型態、備受頌讚的文化資產,都已經不著痕跡地成為了探照燈下的產物,即使熠熠發光,都僅僅只是被撥移撫觸的對象。這本書的諸篇論文像是一道道的利刃,以一種理性客觀但十足洞徹的眼睛,看穿了拼蓋在「國家體系」的鷹架中,本應璀燦的南島語族生命面貌。

在第一章中的<國家治理與菲律賓布卡洛人的傳統領域運動>中,一舉揭示了卡賽克南水庫的抗爭行動裡,民族性的訴求與權益是何等黏膩地捆綁在西方商業運作的框架中。從「興建水庫時支付收益的承諾」到「水庫造成環境破壞的補償」,布卡洛人清楚地反映了他們將自己視為土地地主的立場。但這樣的斡旋,基本上是站在新自由主義的浪頭上,回過頭來詰問國家的形成是否有奠基於民族權益的可能,以不得不談判的妥協來度量資本的跨國流通,「國家」的定義令布卡洛人在相互對峙又彼此倚靠的情況下,扭曲地依存著。

第二章<什麼是sbalay?歷史人類學的探索>更將這個問題點明開來,以泰雅族的「sbalay」作為原住民面對巨大國家機器的轟然抵禦,該如何探挖初心,回歸原民最原始而神聖的精神與儀式?泰雅語「balay」是真相的意思,而在balay前加一個s字,遂成為「sbalay」,也就是「和解」。真相與和解,兩兩相關,意指唯有透過誠懇直視地面對真相,和解才得以完成。當原住民終究需要回去面對歷史橫流中曾經醜化的「番」,那呼之欲出的「利益交換」便會流於浮濫,所有實踐祖靈的話都會變相成為「如何讓彼此活下去」。轉型正義從「sbalay」的概念看來,需要更謹慎地審閱族人的儀式性心態是否有遭人僭越之嫌。

第三章<「模糊空間」中的合作:斐濟原住民海岸的主權與治理>從斐濟的主權治理來看待殖民政府如何操弄原民主體的意識,其過程中以經濟發展的誘因做為導向,更是讓立場堅毅的族人們彷彿逆天愚眛地拒絕海岸主權與治理的善意。以國家為中心的法律策略有諸多限制與他族觀點,那些善意的佔領、溫柔的剝奪,都是在「文化」與「發展」的模糊地帶下,穿上神奇糖衣的慢性控管。

除了殖民現象所導致的原漢對立情節,在第四章<臺灣都市原住民族的治理:桃園市的例子>一文中可以更清楚看見抹散了原民權益的迷障之後,政策的決議如何巧妙地與原民面貌的善意貼合。桃園市的原住民人口數逐年增長,遷入生根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文化現象,新興的部落紛紛成立,以「市造」」「時照」「自照」三種聚居模式在描繪全新的都市原住民價值。不論是都市相關法規上的整併、學院學生建議的部落門面,或是由族人發起固守既定文化內容的營運思維,都市原住民的幸福都是來自於「國家」的給予與調配,這些美化的「都市原住民生活輔導計畫」其實在善意貼合之後,會更顯族人的短絀。

族人的自覺意識愈發清晰,這些走在鋼索之上的輔導與改善,本質上便都是「管理」的政策結果。第五章<自我治理還是國家治理:以邵族的原創條例實踐經驗為中心>一舉揭櫫族人如何在他人管控中釐清自治的必要和訣竅。原住民的智慧財產權在國家的想像與編輯裡,成為了族人保護自己的方式,保護他族的入侵與剝奪,不讓自身的符號被任意撥弄。只是,即使這樣的市場交易秩序是生存常態,國家必須要更加認清不同族群之間大相徑庭的價值,所衍生出來的負面交涉。否則即使善意的原創條例,終究只是淪為生財的工具。

愈往下閱讀,愈拍案叫絕。第六章<論特別法保護原住民傳統智慧的必要性:兼論臺灣現行體制的效應>裡更犀利地道盡了族人對於原住民智財權的不甚理解到不願理解。國家以自身的龐大身軀想要釐清這座寶島上的各種細微表徵,勢必會有所缺失與不耐:智財權是誰的權?誰來審?誰給過?罰了誰?罰給誰?原住民的老人家會說,「我們就是我們,不必要國家來認證」。

放大到世界性的共同議題,大洋洲也面臨到了相同的遺憾。聯合國自1972年頒布《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持續在全球各地以「條列式金獎」的方式遴選世界遺產名錄的榜上嘉賓。同樣地,我們也會思考是誰給了這些島嶼與文化一種金髮碧眼的遺產王牌認證?族人們世代交替於此,沒有公約認證,依然能夠昂首闊步。如今因為後續經濟效應而進入榜單之中,其衍生出來的條款與責任,都不是族人們應該要面對且負責的。世界遺產公約,是什麼世界?誰的世界?

但這樣的詰問,在諸多論文的背後,是強大的無奈與莫解。第八章裡,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沿海居民的謀生與作為,都是為了喚起國家對他們的注意與善用。西方世界的各種福利與醫療體系,再再將民族的福祉送上籌碼臺,一斤一兩左右衡量,在尊嚴與利益中取得「盡量不卑屈」的妥協,與配合。「國家」的體系運作相當程度扼殺了民族的自決反應,我們必須在抽絲剝繭的權力運作之下,重新看見這些搖旗吶喊地爭取族人福利的民族鬥士背後,那些真正的原始訴求,與曾經的樣貌。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 比較南島觀點》(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 比較南島觀點》(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蘇達
鄒語:Soda Voyu,1981年生於臺灣臺北。臺灣原住民族鄒族人,全方位創作型藝人,影像演員、導演、編劇,馬拉松跑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藝術碩士。2018年獲得第50屆金鐘獎最佳男配角,2023年執導《怎麼可能我家的祖先是你家的鬼》,該劇本同時獲得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