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華人以血緣為組成的基礎,眷村乘載著複雜多樣的歷史意義。戰爭讓他們流離失所,又在眷村失而復得。多年後,眷村成為戰後人們對故土的精神依歸。隨著眷村,如花瓣般凋零後,隨口一句的「當時眷村啊──!」,道出
居於海島國家的我們,只需要稍稍跨出一步便能輕易地看到大海;但若要探究大海究竟有多藍,必須敞開心胸、沉浸海中,以尊敬的心來一場人文與自然的深度旅行。
出身金門的陳俊偉老師,在《島嶼上的集體記憶:金門獨家報導》中看到一處處未曾接觸甚至耳聞的陳跡,那是文史工作者與時間賽跑的證據、也是對故鄉故景的種種思念。
嚴格來說,《解讀新聞字詞:新聞媒體常用語詞調查(109年)》稱不上是一本書,而是(109年)被科技凝結後的文化具體表象,藉由細細品嘗,我們溫故知新;透過靜靜思索,我們一葉知秋。
臺灣文學館策畫出版的《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將文學作為一面鏡子,讓讀者在看見動物的同時,也照見自己。你是否願意冒著「撞上愛的危險」,和這個世界的萬千生靈相遇呢?
2025/1/17
2024/12/19
2024/12/18
2024/12/21
202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