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人物

【專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王學新研究員、陳隼東編纂】 從《臺灣總督府檔案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談臺灣總督府檔案的翻譯.編目.應用

 上稿時間:2022/05/31   
【專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王學新研究員、陳隼東編纂】 從《臺灣總督府檔案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談臺灣總督府檔案的翻譯.編目.應用

乘著客運,來到位於南投中興新村、環境清幽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館前身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負責文獻史料的徵集、整理、典藏、出版,以及史書的纂修。典藏的文獻除了臺灣總督府檔案之外,尚有臺灣省政府、公營事業的相關文獻。後因政府組織調整,於2002年改隸國史館。國史館的史料典藏向以總統副總統檔案文物、各部院機關檔案為主,與文獻館收藏方向不同,因此二者現行的檔案查詢系統依然是分開的。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從編譯到主題彙編.臺灣總督府檔案的整理

臺灣總督府檔案,主要為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保管的公文,包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及土地調查用各項簿冊」、「臺灣施行法規類」及「文書處理用登記簿」等,內容涵蓋法律、制度、外事、衛生、土地、戶籍、宗教、軍事、警察、產業、經濟、財稅、會計、司法、教育、交通、土木工程、族群……各個層面,可以說是日本統治臺灣時期(1895-1945)的第一手官方紀錄。

由於這批檔案是以日文書寫,著手整理檔案的學者認為除了編目,也必須透過翻譯來讓更多人能夠利用這批史料。因此,面對這批數量龐大的史料,國史館最開始是採用逐卷翻譯的方式出版《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後來則改以「專題翻譯」──如:宗教、郵政、菸酒專賣──以及「主題選編」、「史料彙編」等方式陸續整理出版。

臺灣總督府檔案翻譯最為困難的,是如何解讀「候文體」──候文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以降盛行使用於公文書函的文體,融合漢字、日文文法,並在句末加上表示敬意的「候」(そうろう)結尾而得名。候文為求行文簡潔通常不標註濁音,也沒有句讀等標點符號,且多以行草書寫,包含漢字、異體字、文言文助詞、平假名、片假名等,判讀、翻譯這批檔案除了要有古典日文文法等專業知識外,也需長年浸潤其中、投注大量心力才能稍窺堂奧。

檔案中藍框標示處即為「候也」。

件  名:戶籍調查ニ關スル取扱事項各地方官ヘ通牒
影像檔號:000000610290183
出  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年  代:明治29年(1896年)
說明:檔案中藍框標示處即為「候也」。

王學新表示,過程中時常遇到檔案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或是翻成中文後發現語意無法與前後文連貫。過去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除了查詢工具書,如:兒玉幸多編的《くずし字用例辞典》(東京堂出版)、《くずし字解讀辞典》(東京堂出版),和《異體字解讀字典》(柏書房出版)等之外,也會請教受過日本教育的前輩們,記憶中也曾有過對於某句話的解讀彼此各執一詞,試圖努力說服對方的狀況,究其原因,實是希望能讓譯文達到百分百準確,以此來回應大眾對文獻館檔案翻譯出版的期待。

但是隨著歷史研究的觀點不斷更新,有些學者主張應該要直接閱讀檔案原件,才能避免譯文所導致的誤讀。因此文獻館後來開始以「主題」的方式編纂檔案目錄,這本《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即是文獻館王學新研究員、陳隼東編纂耗時三年,將日治時期被劃分成「蕃地」及其周圍的土地資料,依「件典藏號」順序整理編輯而成。

蕃人蕃地ニ關スル行政上諸般ノ施設其他ノ件ハ縣治課ヘ合議ヲ要ス

件  名:蕃人蕃地ニ關スル行政上諸般ノ施設其他ノ件ハ縣治課ヘ合議ヲ要ス
出  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件典藏號影像檔號:000004780110202
年  代:明治33年(1900年)

蕃人ノ保護取締ニ關スル件

件  名:蕃人ノ保護取締ニ關スル件
出  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影像檔號:000073890020019
年  代:昭和 5 年(1930年)

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日治時期原住民族土地的界定

編纂《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一書首先遇到的問題,便是如何去界定總督府檔案中的「原住民族土地」?王學新、陳隼東選擇以日治時期結合現代科學丈量方法的《臺灣堡圖》作為依據,《臺灣堡圖》於1904年繪製完成,詳細記載當時的行政區域,至今仍是重要史料之一。

《臺灣堡圖集》二萬分一堡圖原圖一覽圖、圖式。

 《臺灣堡圖集》二萬分一堡圖原圖一覽圖、圖式。

《臺灣堡圖集》二萬分一堡圖原圖一覽圖、圖式。

《臺灣堡圖集》二萬分一堡圖原圖一覽圖、圖式。

除了臺東、花蓮、屏東全區都視為是原住民族土地之外,其他地區則參照《臺灣堡圖》中所標示的「生蕃地」界線,並將鄰近蕃界的各個街庄都視為「原蕃地」,一併收錄在本書中,以期能展現出蕃地如何被開墾、發展。而在整理檔案的過程,單就案件內容未必能判斷是否與原住民族相關,因此必須對照《堡圖》來判斷這一件是不是發生在「蕃地」,才能決定是否收入本書。

《臺灣堡圖集》與《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對照,以宜蘭礁溪為例,緊鄰「生蕃地」的「礁溪庄」相關檔案,因土地性質同樣被被界定原住民族土地,因此收錄於書中。

《臺灣堡圖集》與《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對照,以宜蘭礁溪為例,緊鄰「生蕃地」的「礁溪庄」相關檔案,因土地性質同樣被被界定原住民族土地,因此收錄於書中。

時代的見證.檔案與原住民族土地運動

從檔案中多少反映了日治時期臺灣的經濟發展──如:鑛業、糖業、樟腦等,都導致了原住民族土地越見縮減(參見書前介紹文中的「Q有關蕃人保留地及蕃政措施」一節)。以「豫約賣渡」為例,此是日本政府將蕃地交由資本家,若能在指定期限內開墾成功,即可低價購得該土地,亦即政府將該土地的所有權,透過合法途徑轉移至資本家手中。檔案中留有該公司章程、股東名單等,但是王學新也提醒,檔案的記載畢竟是片面,且未必是完整的,若要進一步探討其所有權移交之原因與脈絡,則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豫約開墾地成功賣渡許可(西川大藏)

件  名:豫約開墾地成功賣渡許可(西川大藏)
出  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影像檔號:000024420040071
年  代:大正4年(1915年)

官有原野豫約開墾地成功賣渡許可(臺灣製糖會社)

件  名:官有原野豫約開墾地成功賣渡許可(臺灣製糖會社)
出  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影像檔號:000025680020049
年  代:大正5年(1916年)

對此,陳隼東編纂也期望,《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一書能成為追求原住民族土地正義的一環。一九八○年代開始,「還我土地」一直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核心訴求之一,曾在1988年、1989年、1993年發起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重視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以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精神。現任的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就曾在運動期間為爭取族群權益而參與抗爭。從日本政府以現代科學方法去調查、理解臺灣這塊土地開始,原住民族對土地的既有理解、規範便遭遇了現代帝國體系的衝擊:沒有「登記在案」的土地不再屬於原住民族所有,變成由殖民政府逕自去劃分、定義,或是透過「豫約賣渡」去改變土地性質。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也沿襲日本時代保留地和定耕農業政策,又禁止狩獵,鼓勵育苗造林,加上其他如企業開發、水利工程或者學術研究目的的土地利用政策,並未正視原住民族土地正義問題,國家的行政體系對原住民族土地觀念的認知不足,時常將原住民族土地劃定錯誤用途,造成土地糾紛不斷。而相關檔案的編目、整理與出版,也是為這段歷史提供線索,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擁有平等無落差的資訊,與政府展開對話。

陳隼東編纂,攝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隼東編纂,攝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文獻館研究員日常.最熟悉檔案的人

王學新表示,文獻館的研究員和一般學者不同,議題研究有點像是閒暇時的消遣,真正的功夫還是要回歸到檔案本身:整理──判定是否與主題相關、解讀──檔案內容翻譯、議題──從檔案透露出的細微線索,發展新的研究可能,也讓檔案能應用到更廣的範圍。

儘管整理了諸多的檔案史料,王學新坦言,一般大眾對於這些古老檔案大概是沒什麼興趣的。以土地相關的檔案而言,除非有需要查詢土地的所有權,才會來調閱相關檔案。大多數人都是直接讀二手研究,所以大概只有研究者、學生做專題研究才比較有機會直接利用檔案資料,例如想要研究某個地區的原住民族土地歷史、發展等,這本書就可以派上用場──透過目錄檢索,能夠更加明確地知道應該調閱哪些檔案來研讀,或搭配線上資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可以直接看到該檔案的電子掃描檔。

近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整理、出版了多本檔案目錄,例如《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清冊目錄(1-2)》(2017年)、《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清冊目錄》(2017年)、《臺灣省政府糧食處檔案清冊目錄》(2019年)、《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檔案清冊目錄》(2020年)、《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檔案清冊目錄》(2020年)、《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檔案清冊目錄》(2020年),以及《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2021年),都是出於臺灣總督府或臺灣省政府檔案的目錄,方便讀者利用目錄資料查閱相關文獻檔案──這也是「回到檔案本身」的工作,透過編纂檔案目錄,可以更便利有需要的民眾、學生或者研究者對檔案的利用,也增加大眾對檔案的近用性。

文獻館對檔案的整理依然持續進行著,不論是紙本或電子資源,都為我們這塊土地留下了一個時代的紀錄。

研究員說明《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體例、編輯過程。

研究員說明《原住民族土地目錄資料彙編》體例、編輯過程。

參考文獻:
王學新:〈日治時期本島人資本進入「蕃地」開墾之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第50期,2000年3月。
Nagao Kunaw:〈仍在流浪──總統向原民道歉4週年3|還我土地、自治仍是一場夢?〉,《公視p#新聞實驗室》,2020年7月31日。https://reurl.cc/k1R1O3(最後檢索日期:2022年7月11日)。
黃智慧,〈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02年1月4日。http://goo.gl/NdNwTk(最後檢索日期:2022年7月11日)。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