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特推薦
從繪本扎根動物保育觀念──《黑熊的米亞桑》
由黃漢青撰文、劉俐穎繪圖,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的《黑熊的米亞桑》,是透過一個布農族爺爺回憶從年輕時遭遇黑熊,到協助研究臺灣黑熊的團隊,以及後來自發協助野外捕獸夾的故事。玉山國家公園是台灣黑熊主要棲息地,希望藉由繪本溫暖的筆觸,傳遞關於台灣黑熊的保育觀念。且讓我們跟著歐玲瀞老師的視角,一頁一頁了解黑熊的故事......
文/歐玲瀞(繪本、兒童文學研究者、廣播節目主持人)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吉祥物「熊讚」就是以台灣黑熊為造型,他以各種活潑討喜的POSE博得相當高的人氣,但在歡笑之後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地關心台灣黑熊瀕臨絕種的事實。這本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出版《黑熊的米亞桑》注音繪本,並且附有互動光碟有聲書,很容易讓孩子透過閱讀故事,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黑熊野外育幼插圖
「米亞桑」(Miasang ,布農族語,是家鄉、故鄉的意思),也是期待與呼籲:希望由下扎根培育孩子建立保育的觀念,同心關注稀有物種,讓台灣成為黑熊安身立命的米亞桑。
《黑熊的米亞桑》的文字作者黃漢青老師,是任教於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的教授,也是位哲學文人,他以教學現場為場景,設定故事以主角布妮的爺爺(一位經驗老道的布農族獵人)的口述記憶為其主軸,回溯與台灣黑熊相遇的經驗,讓讀者可以窺見爺爺如何由一位獵人成為保育志工的歷程。
作者在主角特質的刻畫上相當到位:
- 爺爺是個說故事的人:當他希望提醒孩子們關注黑熊目前所面臨的危機時,先以雲豹互動的小故事為開始來吸引孩子的目光,當孩子聚焦於故事中,爺爺開始言歸正傳,透過台灣雲豹絕跡的事實來說明心中的期盼,懇切希望台灣黑熊別步入後塵。
- 爺爺是個性情中人:打獵是獵人的天職,特別是布農族的男人。所以「放棄獵物」這件事對於身為獵人的爺爺而言就是一種衝突;再來是爺爺年輕時無意間遇見小熊導致母熊憤怒遇襲及人類,當時相遇緊張的對峙情境也是一種衝突,爺爺面對處理這種衝突的理由是出自內心真誠的悲憫,因為在捕獸夾中看見黑熊「斷指求生」的無奈,也在面對黑熊即將造成生命威脅時,選擇放下槍枝反擊的方式,如果沒有足夠「愛」的信念,是無法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合適的決定,也因此顯出爺爺人性中良善的一面。
- 爺爺是個有行動力的人:放棄捕殺黑熊是一回事,積極投入保育黑熊的行列則是一種具體行動的表現,而且這種行動是有層次的:先透過觀察研究團隊的行徑,滋生了加入「熊熊幫」志工的行動,後來在擔任某次玉山嚮導過程中,因著山友回收「山林遊俠」銅牌事件,觸動他開始回收捕獸夾與套索的行動,可見爺爺是個即知即行的人。
- 其他人物:無論是老師、孫女布妮、其他小朋友、爺爺的同伴、研究員、山友......等配角,也都適時地扮演了穿針引線的角色,讓敘事軸線可以順暢地進行,帶動故事節奏的進行。
《黑熊的米亞桑》也是繪者劉俐穎從事繪畫以來初次接觸黑熊題材,經過不斷研究黑熊態樣,才在故事腳本開展圖像內容。由於這本保育的繪本不單只是著眼在台灣黑熊,還包含黑熊的生態環境,所以相關資料與考據的收集更顯為重要,以下幾點更可以看見繪者的巧思:
☆☆蝴蝶頁與後面皆補充了本書出現的動植物圖像(還有一些說明),就教育的意義上,可以讓孩子因此認識玉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與物種。
☆☆故事場景由裡而外、由教室轉換到山林,亦或者過去與現今的時空穿梭,可以發現繪者的繪圖功力,以遠、近、俯、仰不同視角來轉換。如布妮的老師剛開始雖以傳統教室的教學座位法呈現,但翻頁後可以看見孩子皆圍繞在老師的身邊討論,透過圖像呈現了這位老師的特質:是樂意親近孩子的,也因著這個特質她知道:唯有請有布妮的爺爺來班上「現身說法」介紹台灣黑熊是最能幫助孩子學習的。
△布妮老師在課堂插圖
☆☆爺爺在回溯十六歲那年的經驗時(對本書而言:那是個關鍵的時間點),繪者的圖像相當精彩,彷彿是蒙太奇古今時空交融的手法,讓人因著圖像語言由現今過渡至過往,跟隨爺爺的敘述進入與台灣黑熊首次接觸的當下種種情境。
☆☆最有趣的部份:在書的左上方邊角,繪者設計了黑熊標示(彷彿動畫的呈現手法),而且色彩由淺至深慢慢堆疊,也就是說:當繪本讀到最後面,這個台灣黑熊的標示才會清晰呈現,彷彿也在警示人們:當人們願意放下捕獲灰熊的意念,進而轉換成「熊熊幫」的保育使者時,黑熊才有繼續現身在台灣地土的可能。
最後,也要再次引用書中的話: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all)
無論是台灣黑熊或是其他野生動植物,在生態平衡的維持及人類永續發展上,均扮演極其重要之角色,讓保育由下扎根,透過《黑熊的米亞桑》向孩子與大人說一個現今真實的生態狀況與人類應盡的責任,是一個刻不容緩且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一同遨遊「黑熊的米亞桑繪本」插畫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黑熊的米亞桑》
五南書店→《黑熊的米亞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