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於建國初期的潘光旦、費孝通等社會學者,仔細地追踪了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與共產黨的體制相遇後是怎樣地迫於時勢進行思想改造而放棄了原有學問的軌跡,通過他們的「思想轉變」,重新審視中國革命的意義。
在本書中,作者以生物醫學以及社會科學近三十年來快速發展的因果模型理論(又稱為結構方程模型理論)為工具,建構了一個關於假設性思考的理論。
大腦能做的事相當驚人,它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式、感覺和行為。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我們之所以能體驗人生,就是因為有大腦這個核心。那麼,當大腦迴路受損時會發生什麼事呢?對我們的行為和人格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此書由59篇國小學童的小品文串聯而起,每篇約在300字左右,除了穿插三篇母親來自林邊,就讀外地國小學生的作品,其餘56篇都是由散佈在溪畔與出海口兩岸的十間國民小學的學生合力完成。
本書探討在當代中國、臺灣與香港等華人社會中,政教關係的源起、發展、脈絡以及影響。這些跨領域的研究一方面分析不同區域華人社會中的宗教政策,同時也評估這些政策對宗教自由的影響。
2025/6/22
更多文章
2025/7/7
2025/7/11
2025/4/22
2023/8/9
202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