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讓全世界看見我臺灣

 上稿時間:2022/03/25   
撰稿人:金湘斌 
《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讓全世界看見我臺灣

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金湘斌帶領大家認識新書《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文/金湘斌

    2020東京奧運會,在政府擬定長期的備戰計畫與各運動協會的鼎力協助下,共派出68位菁英選手參與18個賽事種類,不僅一舉奪得2金、4銀、6銅的優異成績,以及締造臺灣參加夏季奧運會歷屆以來的佳績外,更重要的是,選手們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表現,引發眾多國人守在電視機前幫忙集氣、吶喊加油,進一步還助攻了一波運動熱潮及凝聚了「臺灣IN」之認同意識。相信這些屬於臺灣榮耀的瞬間畫面,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深深觸動著我們的心弦。

    另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當臺灣代表團入場時,NHK雖在字幕上以「CHINESE TAIPEI」來呈現,但特別節目的司儀卻以「台湾です!」進行介紹,一時之間引起臺灣方面的大力稱讚,同時也可嗅出臺日之間密不可分深厚的交流情誼。

    回顧臺灣與日本在體育運動方面交流的歷史,至今已超過120年以上。眾所周知,日本在歷經被迫開國通商後,開始急於追求近代化,以「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等為目標展開「明治維新」。在此時期,為建立近代化軍隊而引進「兵式體操」施行於近代學校之中,且在汲汲於攝取歐美文化的同時,一併導入「普通體操」、田徑、足球、棒球、籃球、排球等近代運動(sports)項目,進一步構築出日本近代體育運動的根基。有趣的是,維新後的日本伴隨著19世紀帝國主義與殖民運動的擴張,將原屬於歐美近代運動文化的產物,轉化融合輸出至殖民地與其附屬國,迫使被支配者接受、學習「日本式的體育運動」,甚至還邀請大日本帝國圈下的所屬赴日本內地參與「奧運會最終預選會」、「明治神宮體育大會」、「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等全國層級的賽事,可想而知影響範圍幾乎遍及東亞,臺灣當然也不例外。雖說,日本殖民統治是不爭的事實,但臺灣人在運動場上努力拼搏的身影、與日人一較長短及捍衛自我民族意識的優異表現,在歷史洪流中絕不能被遺忘,因為這不正恰好體現沒有煙硝戰爭透過競技對抗展現出的體育運動精神嗎?故當我們觀看由魏德聖導演拍攝《KANO》這部電影時,才會在聽到「一球入魂」、「全島冠軍」、「天下嘉農」、「前進甲子園」、「三族共和」、「為臺灣爭口氣」等字句後,為此而感動不已,甚至在內心激盪起「為臺灣爭氣」的鬥志。以下,為加深讀者們的印象,在此再特舉「臺北一中橄欖球隊」赴日參賽之例,簡述約70-80年前的競賽概況。

    臺北一中曾在1931-1941年間,八次代表臺灣赴內地參加「全國(日本)中等學校橄欖球大會」,除與同志社中、慶應普通、神戶一中、立命館中、京都中、早稻田實、福岡中等日本內地的名門校相互較勁外,亦與南滿工、奉天中、京城師、鞍山中、培材高普、撫順中、養正高普等來自朝鮮、滿州的學校交手對戰,並留有著三次闖入決賽的輝煌戰績,第一次是在1935年時,與滿州的鞍山中學戰成平手,一同獲得優勝;第二次是在1937年時,僅以一分之差敗給來自朝鮮的培材高普;第三次則是在1941年時,先於四強賽擊退勁敵鞍山中學,又在決賽完封福岡中學,正式單獨登上「制霸全國」的寶座。雖說我們不清楚曾代表臺北一中出戰的臺灣人有多少位,但在今日這樣的競賽歷程可謂是絕無僅有,且不免讓我們感到驚訝,這不就宛如現今舉辦東亞運動會,或是亞洲青年錦標賽的縮影一般,匯集了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運動員共同在日本甲子園球場相互競賽,相信這已然不只是描繪出臺日間的運動交流,亦是刻畫出東亞體育世界的輪廓,更是見證了透過殖民統治向殖民地傳播近代體育運動進行全球化風潮的最佳例證。

    所以,當翻閱《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乙書時,不論是映入眼簾的「體操——東洋來的新事物!」、「運動——全民參與的競賽」、「競技——臺灣隊的出現」、「體育——東京奧運與臺灣」四個主題所架構出立足臺灣→放眼東亞→進軍世界的臺灣體育運動史發展軌跡,或是透過珍貴文史資料所呈現出歷史圖說的「扶桑過臺灣——運動與習俗的新舊碰撞」、「閨閣到運動場——走向戶外的新時代女性」、「傳統社會與運動會——從陌生到享受運動遊戲」、「競爭——與日本人決勝負吧!」、「嘉農——邁向冠軍的詮釋戰」、「個人與社會的挑戰——為臺灣人爭一口氣」、「運動無國界——賽場外的交流」、「東京、奧運、臺灣人」、「競逐榮耀——運動員的故事」、「展場照片」、「人物介紹」等二十一個子題,皆帶領著我們,一同穿越時光隧道一睹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國民政府遷臺後,存於臺灣人腦海中與這片土地承載的共同體育運動歷史記憶,並且經由這些砥礪人心的運動歷史故事激發出認同與榮耀,進而豐富臺灣運動文化的內涵與建立本土價值。

    再者,透過謝仕淵撰文的〈什麼是東亞體育世界?臺日運動如何交流?〉、林欣楷撰文的〈為什麼要補助運動員?錦標主義的運動文化〉、劉維瑛撰文的〈漫漫長路上的女性能動與跳躍寫在「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之後〉三篇專文深入淺出的闡釋,更是在為民眾翻閱運動史料、瀏覽歷史圖說,以及建立科普知識後,指引出展覽背後所必須理解「體育運動在東亞」、「東亞體育世界的形成」、「臺日運動交流中的臺灣人」、「競賽:從互相砥礪的金字塔到掏金的篩子」、「千里之行,始於她們足下」、「走向奪牌之路」等厚實的知識底蘊與延伸閱讀的方向。

    最後本書值得注目的焦點在於,由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嘉義大學、陳文炎、郭榮彬、陳英郎、張星賢、陳啟川等單位、耆老所提供珍貴體育運動相關文物史料,不僅為日後臺灣體育運動史學界保留不少可供學術研究的線索外,亦可從中找尋到臺灣體育運動界前輩努力的足跡,或是窺聽見他們企圖在運動場域中捍衛臺灣人自尊的話語。另特別是,每當閱讀到六然居資料室珍藏之林月雲手稿信函所述的「我自省將以台灣島之名,為了我台灣人的名譽,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為理想的根本而努力。為了光耀『讓全世界看見我台灣』的理想,我要努力踏上那榮耀的舞台」、「無論發生什麼事,有多艱苦,一定要達成希望。我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不工作。參與奧林匹克賽事,在我身上已是非常傑出的任務。能夠讓大家知道,即使是以臺灣女性為名,即使是一點點,也感到非常滿足」等字句時,仍不禁會為她努力奮戰的精神與理想而感動萬分,相信她三次挑戰奧運會的運動故事,已然在「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中,刻畫下令人永誌不忘的美麗篇章。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五南書店→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相關書籍

a
金湘斌
金湘斌,日本金澤大學人間社會環境研究科博士,專長領域:體育運動史學。目前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