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威權體制與信仰自由的扞格──《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

威權體制與信仰自由的扞格──《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

1963年起,新約教會錫安山的信徒開墾高雄雙連堀地區,並於此構築生活聚落,儼然形成一個基督教信仰社區。然而時值戒嚴時期,錫安山引起當局注意並遭受威權體制系統性地偵查與驅離,成為威權統治時期不當迫害宗教團體的代表性政治案件,更在臺灣黨外運動史上留下不可忽視的一頁。

文/吳亮衡

《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這本書的出版,不只推進了臺灣政教衝突的研究,對我來說更是頗具啟發。

較早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在正式踏入陽明山空間研究之前,我其實是想要做臺灣政教衝突研究的。大四那年修了宗教人類學,我對民間信仰的觀點受到巨大變化。接連受到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葛茲(Clifford Geertz)等理論洗禮,我非但不會輕忽靈驗事蹟的真偽,反倒更加理解各種儀式背後催生而出的集體記憶。說來有趣,從此刻起我開始意識到「信仰」與「國家」的矛盾情結,也開始著迷於更多史料與個案的蒐集。

只不過在缺乏大歷史史觀的架構下,縱使每次蒐集到的個案都有其獨特之處,卻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關鍵要素來解釋彼此的關聯,更遑論理解國家與宗教信仰那亦敵亦友的運作機制。

直到進入政大臺史所,雖說最終並沒有走上研究臺灣政教關係的路徑,但也在四年的碩班訓練中,逐步強化史料辯證能力並充實各式政治理論,不僅是過去的盲點消失殆盡,也更加理解戰後威權體制是如何在有限度條件下扶植特定教派,監控並打擊其他被當權者視為異端的宗教信仰。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第一眼看到《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的書名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並無法自拔地埋首於書中的故事。

對當時的國民黨政權而言,這個在1965年由港星江端儀創立的「新約教會」是個相當棘手的存在。不僅教義偏頗乖離,信徒們為了「返回錫安山」,還不時出現違法占據山地管制區、侵占國有河床地的情事,甚至多次與警政單位發生激烈衝突。

這還不打緊,就在地方行政機關為錫安山地區的土地糾紛焦頭爛額時,新約教會的組織規模卻依舊在短短數年內快速擴張,甚至還聯合海外教友,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刊載控訴中華民國政府迫害宗教信仰自由的廣告文宣。

對於新約教會集結境外勢力,並且發動一連串指控政府干涉宗教信仰自由的作為,國民黨政府自然不是省油的燈。

除了要求地方行政機關加強對於錫安山一帶的取締與盤查,更是利用黨務資源與各大傳播媒體強力「抹紅」新約教會,一方面指出該組織利用宗教信仰迷惑信徒,另方面更是不斷透過黨務系統、官方媒體的力量,將新約教會信徒們形塑成顛覆政府、擾亂正常秩序的危險組織。

在這裡,我們看見的已經不再只是發生在臺灣南部的政教衝突個案,而是由威權體制一手布建而成、極其縝密的論述邏輯——首先,中國民國國民本就具有憲法賦予的宗教信仰自由,然而當信徒們開始出現批評政府言論、甚至做出違背政府意志的抗爭行為時,就有可能遭到中國共產黨滲透、成為「中共同路人」,此時,政府為了要確保全體國民的安全,自然有必要針對反動組織進行監控、抵制甚至消滅等具體行動。

對國民黨政府而言,在「反攻大陸」的終極目標尚未成功之前,《憲法》所賦予的基本人權都是可以被犧牲的。更具體來說,只要被警察特務系統認定為存在顛覆政府的叛亂意圖,威權體制便會傾(政)黨、政(府)、軍(隊)、特(務)之力蒐集各項情報,同時為了避免落人口舌,更會替這群「匪諜」們羅織各式罪名,目的自然是要營造該組織的邪惡形象,並利用社會輿論合理化各項未經正當司法程序的人權迫害事件。

除了透過官方檔案完整描繪出國民黨政府的論述邏輯,本書另外一項貢獻,則是利用大量的口述資料,從信徒的視角重現新興宗教對抗威權體制的心路歷程。

長達20餘年的時間,新約教會從最初被迫驅離原居地、獨自抵禦威權體制的弱勢角色,逐漸轉變為懂得聯合海外教友、僑胞將種種發生在「自由中國」的宗教迫害事件傳遞國際,此舉不僅成功吸引美國國會代表的注意,不斷接收來自國際的壓力,也迫使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新約教會的訴求。先是委託中央研究院團隊協助研究新約教會與社會變遷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在政府內部成立「綠野專案小組」,將原先的管制區改為遊覽區,新約教會信徒爭取近20年的「重返錫安山」願望,這才出現曙光。

就如同瞿海源教授在〈經濟、社會與傳媒——台灣的新興宗教〉所述,1970年代中後期臺灣的社會結構基於經濟、國際政治的緣故開始產生變異,面對如此劇變,許多信徒已經沒有辦法從傳統教派或是經典中尋得心靈慰藉;相對地,教義奔放、由豐富靈驗事蹟的「先知」或是「神佛」所引領的新興宗教,很快就成為民眾們爭相膜拜的對象。

眼見無法澈底根除這些教義與政府政策相牴觸的新興宗教,國民黨政府選擇動用國家機器進行壓制,像是刻意刁難信徒們戶口申報、地址遷移等行政申請,或是假借保護信徒生命安全為名,實則暴力強行驅離等。我想,這也是本書作者一直提醒我們的,國民黨政府之所以無法容忍新約教會的真正理由是政治因素,而非宗教歧視。

戰後臺灣的政教衝突的故事說不完,以上幾點對於新約教會案件的觀察,只是我對本書浮掠的理解,詳細的內容還有待讀者們細細品嚐。

真心與你推薦《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這本書,也非常慶幸,在離開政教關係研究後,仍舊得以吸收新知,並重新反思過去在田野間所經歷的種種案例。

 

│立即訂購│

五南書店→權體制vs.宗教信仰: 新約教會錫安山案件之研究(1963-1986)(另開新視窗)

相關書籍

a
吳亮衡
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畢業,現為「故事StoryStudio」業務經理、專欄作家。認為歷史不只是死板的教條文字,而是理解當代世界的一種媒介,也因此不管是工作或是寫作,都致力將學術的歷史概念轉譯為大眾皆可接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