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無相的神明,有了造像的傳統之後,透過工匠巧藝之手,神話與經典中的神明開始立體化,開始有了清晰而具體的形象,成為人們與上天溝通的媒介。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熊秉真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游勝冠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李瑞騰教授,三位學者對談評論《流離與歸屬:二戰後港臺文學與其他》。
臺大出版中心在今年三月出版了《「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翻譯著作。透過日本學者松岡格教授的研究,分析國民政府遷台後,對「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政策的演變。
歷史學者陳偉智先生以先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為體,加上改寫發表在學術期刊包括《台灣史研究》以及《當代》雜誌的文章,成就這本台灣史開拓者的思想理路介紹書籍。
各種形式的戰鬥表現與力量呈現構築了當代ACG作品的主要骨架,更特別值得我們去關注與透視:在這些作品中,戰鬥與力量以什麼形式呈現?具有什麼樣的寓意?如何被設計?又展現了什麼樣的世界觀或價值觀?
2025/3/24
更多文章
2025/3/30
2025/3/15
2025/2/24
2023/8/9
2024/8/20